2017年内蒙古粮食产量实现“十四连丰”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2017年内蒙古粮食产量实现“十四连丰”

1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会议指出,2017年,自治区农牧业经济稳中向好,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其中,粮食产量达到553.68亿斤,实现了“十四连丰”,全区牲畜存栏1.26亿头只,实现“十三连稳”。

今年,自治区粮食产量将持续稳定在550亿斤左右;牲畜总头数稳定在1.2亿头只左右;完成种草3000万亩,草原植被平均盖度保持在44%左右;农畜水产品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

2017年全年肉类总产270万吨,同比增长4.3%。产业化经营平稳运行,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52亿元,增长7.2%;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62%。农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压减籽粒玉米783万亩。全区完成种草3456万亩,草原植被平均盖度保持44%。农牧业各项改革稳妥推进。草原确权承包基本完成。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会议要求,2018年,全区各级农牧业部门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科学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制定本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启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三年努力,20%的旗县达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标准,50%以上的旗县达到自治区安全县标准;“三品一标”比例达到50%以上,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

要以绿色发展为基础,积极推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年内完成3000万亩的种草任务,继续推进16个草牧业试点和草原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确保草原植被盖度保持在44%以上;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推广高标准管灌、喷灌、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设施、农艺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节约地下水,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节水高效农业典型。

要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保证100%达到强制免疫密度,重点环节动物卫生监管100%全覆盖。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确保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0%的年度目标任务。

要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积极挖掘农牧业发展新潜力。大力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实施农牧业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大力抓好机械深松整地技术推广,确保完成800万亩机械深松整地补助任务,加快培育新兴职业农牧民队伍,今年要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6万人,现代青年农场主1000人。

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激发农牧业发展新活力。加快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进度,确保今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完善草原确权承包工作,为下一步土地草原“三权分置”和再延长30年承包期奠定基础;深化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障农牧民财产权益;深化农垦改革,持续推进垦区集团化、农牧场企业化改革;加快推进农垦土地确权工作;不断完善农企利益联结,科学合理使用好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专项资金,加快发展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农企双方创新利益联结模式,力争2018年创建自治区级示范联合体100家,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比例超过50%。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种植业要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发展思路,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种植结构。区域结构上,推进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水稻五大作物向两带四区集中。种植结构上,继续调减冷凉和严重干旱区籽粒玉米200万亩,大力发展青贮玉米。品种结构上,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品种;畜牧业要按照稳羊增牛发展思路,抓住粮改饲试点项目有利契机,在种植大县整村整乡推进肉牛、肉羊、奶牛养殖,在农区培育一批畜牧业大旗县强旗县,培育形成新的养殖优势区域;通过转化玉米、秸秆,实现种养循环,提质增效。

要以融合发展为目标,积极培育农牧业发展新动能。培育壮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突破600家;推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进12个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力争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3%,提高1个百分点。

要以特色发展为依托,提升农牧业发展新效益。优化农牧业资源配置,全面开展“两区”划定工作,今年要完成总任务的60%,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做优做强农牧业特色产业,把内蒙古羊肉、牛肉、牛奶、马铃薯、羊绒、苁蓉、枸杞、黑木耳等特色产业打造成国内外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贺茂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