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5年投入830多亿搞好生态建设 相当于过去30年的投入总和

魅力霍林河 1970-01-01 08:00:20

原标题:内蒙古5年投入830多亿搞好生态建设 相当于过去30年的投入总和

1月8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主题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生态保护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5年来,内蒙古投入生态保护建设资金830多亿元,相当于过去30年的投入总和。全区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开创新局面、呈现新气象,美丽内蒙古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迈出坚实步伐。

绿色上山进城入户

5年来,内蒙古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放眼全区118.3万平方公里土地,绿色在不断拓展,绿色上山、进城、入户,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全区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双增长”。造林绿化面积年均保持在1000万亩以上,占全国年均造林面积的1/9,5年累计营造林5774万亩,完成重点区域绿化面积1037万亩。大青山南坡、黄河两岸、公路通道两侧到处郁郁葱葱、满眼苍翠。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森林面积3.73亿亩,居全国第一位;活立木蓄积量14.8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森林覆盖率21.03%,提高1.03个百分点。

通过5年不懈努力,内蒙古的草原生态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10.2亿亩可利用草原得到有效保护,其中划定基本草原8.84亿亩。(下转3版) (上接1版)种草保留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5000万亩以上,草原退化沙化面积较“十二五”初减少了671.3万亩,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整体遏制,重点生态治理区明显好转,2017年全区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达到44%,较2010年提高7个百分点。

实施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自治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大江大河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对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进行综合治理。实施黑河生态补水,保障东居延海补给水源。开展了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近几年来,内蒙古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实现自治区、盟市、旗县全覆盖。加强水功能区和入河湖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对全区579个水功能区和278个入河排污口实行全覆盖监测。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配合国家环境保护大督查,对124名干部进行了严肃问责。

2017年,全区万元GDP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10%。钢铁、纺织、造纸、石油炼制、火电5个重点行业节水型企业建成率达到63%。全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3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2,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绿色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村化肥使用实现零增长,农药使用量连年下降。草原牧区实行禁牧休牧轮牧,牧民收入增长,呈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生统一”良好局面。

从内蒙古境内五大流域看,河流湖泊及地表水生态在不断改善。2017年,全区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预计为66%,比2013年提高34个百分点。内蒙古黄河干流水功能区近3年水质达标率逐年提高,水质状况明显好转。呼伦湖水域面积扩大,蓄水量增加1倍多,湿地面积恢复近300平方公里。乌梁素海通过分凌补水,湖区整体水质由2008年的劣五类改善为五类标准,局部达到四类标准。

沙尘暴日数降至每年0.5天

很多人谈起“沙尘暴”,就会联想到呼吸困难,满嘴沙子。随着内蒙古对荒漠化和沙化有效治理,这些年我区沙尘暴次数大大减少。2008~2012年,全区每年平均沙尘暴日数为1.6天,2013~2017年下降到每年0.5天。京津风沙源区老百姓深刻感受到,过去每年到春天黄沙蔽日,如今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5年来,全区累计完成防沙治沙面积7100多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087万亩,全区荒漠化土地减少625万亩,沙化土地减少515万亩,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减少面积均居全国首位。五大沙漠周边治理区沙漠扩展现象得到遏制,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区等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据环保部门大气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全区12个盟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314天,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2017年,全区大气环境质量继续稳中见好。

打赢生态战要把握4个关键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虽然内蒙古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成绩,但是内蒙古生态脆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要把握以下4点:

第一,构建科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深入实施主体功能战略,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配套政策。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全面划定生态红线,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第二,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发展和消费方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内蒙古良好形象的出发点。

第三,加大生态系统修复力度。统筹山水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探索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第四,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快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全面推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全面推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记者 刘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