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扬鞭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原标题:策马扬鞭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月23日,来自当地气象部门的信息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满归小镇的户外实测气温是零下49.3℃,直逼零下50℃,极寒天气来临。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2018年自治区两会正在火热进行中。
新年伊始,在这个冬季最冷的日子里,内蒙古“经济圈”喜讯频传:
截至2017年底,内蒙古绿色数据中心总装机能力突破100万台,新增10万台,居全国首位;
2017年,内蒙古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45.9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利润15.8亿元、增盈45.5亿元,总体运行质量创近3年来最好水平;
2017年,内蒙古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8%,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创自治区历年来以人民币标值的外贸进出口最高纪录;
2017年,自治区农牧业经济稳中向好,粮食产量实现“十四连丰”,全区牲畜存栏数实现“十三连稳”。
这一个个好消息如雪片般飞来,为过去一年内蒙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也成为出席自治区两会的代表和委员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有“破”有“立” “降”出一片新天地
“作为自治区工业的‘长子’,我们包钢人的精气神又回来了!”前不久,当包钢“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经验被作为成功案例入选国家《国企改革探索与实践——地方改革100例》丛书中,并在全国予以推广时,“老包钢”周师傅很欣慰。
更让周师傅感到自豪的是:2017年,包钢全力“瘦身健体”,机构由18个调整为9个,减少厂处职干部72人,精简比例17.6%。实现盈利6.2亿元,增盈45.3亿元,扭转了连续两年巨额亏损局面,吃了多年苦头的钢铁企业终于尝到了甜头。
不破,哪来的立?“伤筋动骨”中迎来“脱胎换骨”。如今,包钢已经成为我区唯一一家进入全国第三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企业。从巨额亏损到大幅减亏,再到初步实现扭亏为盈,包钢整装再出发。
前不久,内蒙古创新电力交易机制减少企业用能成本的改革举措,受到了国务院的通报表扬:2017年,内蒙古电网为企业降低电费成本达71亿元。截至2017年12月底,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成员已达1006户,全年完成交易电量9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01%。
在内蒙古,除了能数出来的降费减负“真金白银”,降成本还体现在诸如行政审批等很多收益难以量化的环节,这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措施有效减轻了实体企业的负担。
无效供给的“减”,换来有效供给的“加”。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成绩单”显示:2017年,我区退出810万吨煤炭、55万吨钢铁产能,取缔“地条钢”243万吨,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继续下降,民生领域、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作为新年“第一会”,前不久召开的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年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定了调子:抓住要素配置扭曲这个结构性矛盾根源,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破”“立”“降”上狠下功夫。
面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热”话题,自治区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纷纷出主意、提建议。魏栓师代表说,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降成本中要有更积极的政策落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蔺建成代表建议,降低企业成本还有一定的空间,作为机械制造企业可以在这方面多一些努力。
“补”短板“塑”区域构建发展大格局
“报告,送电成功!”2017年12月31日,位于中俄边境、大兴安岭原始林区腹地的内蒙古最北部的额尔古纳市奇乾乡用上了长明电,标志着内蒙古乡镇全部结束无长电历史。
2017年的最后一天,铁路建设再传捷报——呼鄂铁路开通运营,连通了呼包鄂三地铁路网的“最后一边”,与既有的集包、包西铁路一并构成呼包鄂铁路“金三角”,进一步为内蒙古百姓出行提供了新选择,打通了蒙西能源出区达海的新通道。
2017年,我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一大批项目建成投运。
铁路方面,呼张客专内蒙古段、呼准鄂铁路准鄂段、乌兰浩特至白城和乌兰浩特至葛根庙扩能改造等项目完工,新增铁路运营里程317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26公里),完成扩能改造863公里。乌兰浩特至白城至长春开通动车,是自治区第一条出区快速客运铁路。呼张客专呼和浩特至集宁段投入运营,实现自治区高铁零的突破。
公路方面,京新高速临河至白疙瘩段、长深高速联络线通辽至鲁北段建成通车,绥满高速海拉尔至满洲里等国家高速公路网项目和一批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开工建设,所有具备条件建制嘎查村通硬化路目标提前实现。
机场方面,阿鲁科尔沁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通用机场等项目完工,海拉尔、包头2个运输机场改扩建项目有序推进。
能源基础设施方面,锡盟至山东、蒙西至天津南、锡盟至江苏、上海庙至山东、扎鲁特至山东青州5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全部竣工,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全线贯通,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建成投运。
基础设施“短板”的日渐补齐,尤其是“1小时都市圈”的打造,加快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
去年5月,呼包鄂协同发展市长联席会议上,呼包鄂三地达成多项共识,初露锋芒的呼和浩特和林格尔新区意气风发,一河之隔的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谋划融合发展,紧邻包头的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开始建设面向包头的休闲度假区和绿色食品基地……在未来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呼包鄂三地居民共享更加多元区域红利和民生红利的日子指日可待。
呼包鄂协同发展,促进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加快乌海及周边地区转型升级……内蒙古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各地各部门主动对接,主动作为,经济发展大格局正在形成。
对此,代表和委员们在讨论中热情十足。宋臣代表建议,“锡赤朝锦”海陆开放合作试验区是我区与辽宁省构建的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平台,也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应充分对接口岸和港口优势,加快建设赤峰国际物流港和公铁海多式联运中心,把锡赤铁路建设项目列入“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项目名录,尽快合力打通“锡赤朝锦”海陆开放合作试验区与蒙俄的国际大通道和其它重要通道。
新“旧”奇妙交融投资竞相落地
“我这是把奶牛‘养’在手机里了!”说起自己的养牛经,张海山晃着手中的手机,很是得意。算起来,张海山在呼和浩特从事养殖业已经10年了。过去,同传统的牧人一样,虽然和奶牛朝夕相处,但他对每一头奶牛的了解并不全面。自从进入和林格尔新区赛科星集团十二牧场之后,他的手机连上了“云智能奶牛大数据平台”。“有了这些数据,就能对每一头奶牛实行个性化照顾。现在,每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都能比过去提高3倍以上。”张海山说。
冬日的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在建的数据小镇、金融小镇、教育小镇,以及“一核两翼”的园区空间布局,勾勒出区域发展“新引擎”的轮廓。核心区里,不仅养牛的赛科星集团有了数据支持,种草的蒙草集团也依托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实现了草场的智能修复。在这里,传统产业与大数据新兴产业奇妙地“融”在一起,迸发出空前的动力和活力。一场热火朝天的“云”变革,正在中国北疆悄然酝酿,蓄势待发。
而在呼和浩特市另一头的金川开发区,连绵的大青山下,一排排崭新的新能源客车在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内整装待发。“电价低、石墨和稀土资源丰富,这些都是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的优势。”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分厂厂长杨光表示,未来园区将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维护、检测等于一身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实现北方地区规模最大、产值达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
过去,内蒙古大量的资金、土地、劳动力资源,沉淀在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中,拖累了经济转型和效率提高。如今,高效、绿色的新兴产业正为内蒙古带来澎湃的发展新动力。
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没有新的增长点,内蒙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付东梅说。
不仅传统产业焕发新机、新兴产业朝气蓬勃,来自各方的投资“热钱”也趋之若鹜。
1月17日,乌兰察布市“开年大吉”,中联数据与乌兰察布市的战略合作项目——内蒙古亚信数据港建设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内蒙古大厦举行,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双方从因缘际会到一拍即合,这棵“梧桐树”终于引来“金凤凰”。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积极促进有效投资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源头和关键。”采访中有关专家表示。
来自自治区财政部门的数字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区PPP项目总数为1004个,总投资9033亿元,涉及19个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
从攻坚之年迈入深化之年,内蒙古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越来越清晰、措施越来越具体。
听那两会上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记录代表和委员们在审议讨论中自信和急切的“好声音”,我们有理由相信,掌声昭示未来,内蒙古的明天会更美好。(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