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玉米:当家作物找到新定位
原标题:通辽玉米:当家作物找到新定位
面对玉米价格走低,农民增收乏力,农业大市、农业总播面积80%是玉米的通辽市将何去何从?带着疑问,记者走进科尔沁草原,走进通辽市的乡村牧野、田间地头寻求答案。
堆积如山的玉米。
种玉米难挣钱 调整种植结构找出路
5月17日,见到额尔敦宝力高时,他正开着拖拉机播种青贮,不断扬起的尘土掩饰不住他充满希望的笑脸。
扎鲁特旗查布嘎图苏木北乌嘎查村民额尔敦宝力高承包的200亩地,每年都是毫不犹豫地全部种上玉米,今年他却一反常态,种了180亩青贮。
“要不是家里的羊需要精饲料,那几十亩地也不留,全种青贮!”看到记者的疑惑,额尔敦宝力高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家里的200多亩地多是沙坡地,种植玉米产量不高,亩产只有800多斤,随着近两年玉米价格的不断下滑,一年忙活下来,收入却是不断减少。
北乌嘎查和附近的村屯多以养殖业为主,青贮一直是这一带的紧俏货,额尔敦宝力高瞧准了这一时机,决定大面积种植青贮。他算了一笔账:一亩青贮产量可以达到5吨,一吨青贮400元,每亩还有160元的政府补贴,去掉费用,一亩纯收入就可以达到2000元,他家的180亩地青贮可以收入36万元。
“青贮好侍弄、费用低,还有政策补贴,就是市场价格再低,也能收个几十万元,这还是直接卖。要是打捆卖,更值钱,这可比玉米挣钱多。”额尔敦宝力高自信地说。
在查布嘎图苏木,很多农牧民都和额尔敦宝力高一样,今年都在“改”上做起了文章。副苏木达李晗介绍,今年苏木南部生态比较脆弱的乃林、保安、中乌3个嘎查村,依托农业进行的沙化土地治理,向种植黄芪、紫花苜蓿、冬小麦方向改;东部白音花、阿古拉调减玉米后,向扩大绿豆、荞麦、葵花等作物种植方向改,预计全苏木特色种植面积能突破2万亩。
“玉米价格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大的转变,决不能再往玉米上押宝了。”扎鲁特旗副旗长肖强说:“今年旗里重点引导农牧民推行粮改经、粮改饲,推进种养结合、为养而种,发展绿色循环农牧业。”
在距离扎鲁特旗查布嘎图苏木北乌嘎查200多公里的开鲁县东风镇六合堂村的明林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尹明林和额尔敦宝力高调整种植结构决心一样大,他们也一直在寻求玉米种植结构的调整的良方。
明林农机专业合作社是通辽市有名的农机种植示范合作社,2009年成立,会员已经发展到5个镇的105户。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和农具达300多台(套),代收、代耕约1.5万亩玉米种植,在服务农民种植增收基础上,合作社也赚足了“人气儿”。
尹明林介绍:“我们合作社是因种玉米应运而生的。如今,面对玉米价格回落的现实,再加上玉米单产已基本上达到了亩产的最高点,想再从玉米上大幅度增产增效难度很大。年初以来,我们确立调整种植结构的新思路,一方面引导合作社社员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另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玉米产量。经过去年冬天的几次市场考察和到产区调研,合作社确定今年结构调整的方向,即发展甜菜和美葵等经济作物,并与吉林省洮南市和兴安盟的龙头企业建立了购销关系。”
电报局村社员齐桂芳打算种植甜菜,她说:“20年前,我们家家户户种甜菜,技术没有问题。如今,有合作社给我们销售,没有后顾之忧,先种50亩看看。”
看好美葵种植的社员王春生算了一笔账:1亩美葵产量五六百斤,市场价每斤4到6元,亩效益保守说也是玉米的2倍,而且投资少、技术简单。“有合作社,种植技术、销售,我都不担心!。”算过账之后,王春生改种玉米为种美葵了。
对于仍然种植玉米的农户,合作社也给他们使出增收节支“招儿”:继续推广“全膜覆盖”。“‘全膜覆盖’,简单说就是整块地扣一个膜,比半膜覆盖更节水、省肥、增产。”黑龙坝镇榆树林村社员赵学说,去年就是用的这个技术,秋后一算账,在玉米价格比上年低一毛多钱的情况下,他还是实现了增产增收。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