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大学生的养猪经

魅力霍林河 2016-08-23 09:46:00

原标题:80后大学生的养猪经

赵磊给野猪喂食。

在通辽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暨“三爱”主题教育活动现场会上,来自奈曼旗蒙龙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赵磊特别引人注目,他是一位“80后”蒙古族大学生。

2002年,赵磊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内蒙古工业大学,在校期间,他多次获得奖学金,并获得了双学士学位。毕业后,赵磊被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聘任为销售经理,负责华中地区市场营销工作。

2008年春节,赵磊回家探望父母,看到秸秆浪费、土地闲置,虽然当今社会科技高度发达,但家乡父老仍用靠天吃饭的方式进行耕作,“为家乡做点实事”的想法油然而生。赵磊谢绝了高薪挽留,毅然回到家乡创业。

奈曼旗沙日浩来地区的立地环境很适合发展养殖业,赵磊决定饲养野猪。他先后到黑龙江、吉林和山东等地的野猪养殖场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北京、天津等地的销售市场进行调研,认为野猪养殖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是个适合本地致富的好项目。

万事开头难。一个拥有双学士学位的大学生、知名企业的销售经理,却要回家当“猪倌”,家人和亲朋好友都不理解,舆论压力很大。赵磊顶住压力解释说:“我要用所学知识改变命运,把高科技含量的生产方式带到农村,让家乡父老早日脱贫致富!”

同许多创业者一样,资金也是摆在赵磊面前的一大难题。跑东走西、找亲求友,他终于筹措到100多万元的创业资金。说干就干。村里帮助他选择了一片20多亩的荒地,赵磊和工人们一起顶着炎炎烈日,打井、上电、建房……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奋斗,终于建成了标准特种野猪驯养基地,并引进标准种猪100余头。

根据消费者的饮食需求,赵磊为自己的产品定位:绿色、营养、野味、保健、经济。在野猪饲养过程中,合作社走的是无公害特色养殖之路,从北方的气候特点出发,采用“圈养+散养”的饲养方法,刚出生的小野猪,在圈舍里生长到25公斤以后,散放到树林场地自由活动和觅食。

赵磊依据网络、书籍等资料,自己配方精饲料,使用的是自己种的玉米、大豆和苜蓿草等原料,不使用任何添加剂。春夏秋3个季节,赵磊组织员工上山挖野菜、割野草作为无公害饲料喂养,不仅降低了饲养成本,而且喂出来的野猪肉质鲜嫩、口感好。野猪在12个月以后出栏,肉实味美。很多消费者品尝过后赞不绝口:“这儿产的野猪瘦肉多,肉香而不腻,入口很有嚼劲!”

苦尽甜来,赵磊的野猪养殖获得了成功。从2008年至今,赵磊饲养的野猪出栏共2200多口,畅销北京、辽宁、天津等地,产品供不应求,销售额更是达到了百万余元。赵磊说,让家乡百姓跟共同致富一直是他的心愿。如今,合作社共安置200多位农民工,有30多名大学生前来考察,准备饲养野猪。为了方便家乡和周边地区的百姓饲养野猪,赵磊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合作社提供种苗和饲养技术,发展野猪养殖户。如今,合作社在北京设立了销售公司,协助养殖户打开全国市场。

赵磊本人先后获得了“沙日浩来镇种养业标兵”“奈曼旗十大杰出青年”“通辽市青年创业能手”等荣誉称号。2012年8月,他被选为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2013年1月,国家农业部和团中央联合为他颁发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证书。

下一步,赵磊打算甩开膀子大干,把事业做大做强。他要对产品进行精准定位以及有机食品认证,创立自己的品牌,为当地养殖产业发展尽一己之力。(徐文德 梁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