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发国企活力——内蒙古国有企业发展系列报道(上篇)
原标题:改革激发国企活力——内蒙古国有企业发展系列报道(上篇)
开栏的话
日月轮回展新颜,斗转星移又一春。值此大地回春之美好时刻,为了进一步推进内蒙古与国务院国资委及央企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战略合作,加快推动我区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创新与转型发展,加快推动自治区经济转型升级,从即日起,本报针对相关内容推出“深化合作、互利共赢”专栏,大力宣传我区国企改革创新成就及内蒙古良好的投资环境、产业优势和发展前景,深入宣传我区深化与央企合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
一个欠发达地区,只有在改革发展中成就梦想。
地点,定格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塔然高勒镇。
12月2日6时18分,我区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成果——蒙能集团杭锦旗2×330兆瓦煤矸石发电项目2号机组实现首次并网发电。
“2号机组并网发电一次成功!”2日早晨,当项目负责人任宝平将捷报传达到办公区,大家拍手叫好。这是继11月4日1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后的又一捷报。
至此,历经公司重组、项目优化和股权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改革后,蒙能集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企改革发展迈出重要一步——1、2号机组投产后,年消耗煤矸石181.8万吨,化解过剩劣质煤121.2万吨,年发电36.3亿千瓦时,对内蒙古促进节能减排及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这样?“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以改革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内蒙古国企谋求生存发展的重要抉择。”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付东梅认为,这种抉择,源于日益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严峻的形势是指: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引发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下滑升温发酵,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档、动力转换新常态,遍布在煤炭、钢铁、电力等传统行业的我区国企,由于产业与产品低端化、重型化特征明显,遭遇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市场缩水冲击。
毫无疑问:不改革,无法抵御来势汹汹的市场“寒流”。
正是为了迎战“寒流”,一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为主题的攻坚战,在内蒙古激情上演:
坚持优化产能结构,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包钢集团主动拆除2座产能80吨炼钢转炉、1座产能133万吨炼铁高炉,其余区直国有企业排查首批低效无效资产300余项,同步处置化解煤炭、粗钢等传统产业领域过剩产能,盘活相关国企存量资产数百亿元,内蒙古拉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大幕;
坚持借梯上楼,积极开展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内蒙古盐业公司与行业排名世界第二的中国盐业总公司在资源利用、新品开发、全流程优质服务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包钢集团与中石化、中铁建、中石油等央企在产品购销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实现互惠共赢,内蒙古开启以强强联手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大幕;
坚持试点先行,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内蒙古能建集团新能源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超百亿元,蒙能集团引进东方电气等民营企业参股风电项目建设,霍煤集团与奇瑞集团开展汽车配件生产项目合作,包钢集团引入中信产业基金设立医疗投资管理公司,内蒙古拉开以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大幕;
坚持完善公司化管理,积极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全区60%以上区直国企在集团层面建立董事会,蒙能、能建集团大力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包钢等多家企业通过竞争上岗选拔管理人员,呼和浩特等市属国企深入推进企业负责人待遇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内蒙古拉开以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大幕;
坚持优化布局结构,积极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鄂尔多斯市将市直监管企业优化重组为4家企业集团,乌兰察布市组建了旅游集团,乌海市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赤峰市组建了城建集团、交通集团、文旅集团、兴农集团,呼伦贝尔市积极推进农垦集团体制改革,内蒙古开启以优化企业结构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大幕;
坚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卸下发展包袱——全面推进国企职工家属区供电、供水、供气(暖)和物业为主的“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稳步推进包钢、森工集团等国企剥离办社会职能改革和厂办大集体改革,曾拥有300多户集体企业的包钢集团厂办大集体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内蒙古拉开以专项改革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大幕;
坚持转变监管职能,为国企注入发展动力——将全区国企分为公益、特定功能、商业竞争三类定责考核,出台落实中央深化国企改革的22个自治区配套文件,35项审批审核事项压缩到18项,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资监管职能转变,调动了全区国企投身转型的积极性,内蒙古开启以深化监管体制改革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大幕。
“目前自治区下达国企改革试点任务共6项,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承担的盟市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设试点已完成,全区相关改革已顺利推开,成效明显。”对于全区国企改革的前景,自治区国资委副主任何雨春充满自信。
改革就是刮骨疗毒、猛药去疴。
国企改革,从昨天走到今天,始终给内蒙古国有经济以弥足珍贵的发展自信。一场迎战“寒流”的国企改革攻坚战,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国企发展活力,也深刻改写了内蒙古国企的前途与命运:
电力企业建成全国首家省级电力市场交易机构,蒙西电网电力市场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并成为全国第一个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级电网,从而构建起了发电、用电主体双向竞争的市场框架,初步完成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战略转型;
钢铁企业以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装备现代化、产业多元化、产品特色化,项目工艺、环保水平世界一流的稀土钢板材冷轧项目在包头市全面建成投产,包钢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型钢、钢轨及高速钢轨生产基地,相关产品远销数十个国家;
森工企业走出商业采伐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业发展转型,完成了由木材生产加工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走在全国国有林区前列,大兴安岭成为祖国北疆生态文明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
能源建设企业积极投资光伏、风电、热电等新能源项目和培育新兴产业,蒙能集团3年时间实现了由减亏到盈利、由盈利到盈利突破亿元的历史性跨越,内蒙古能建集团晋升为全国第五家、自治区首家拥有电力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国有企业;
……
在波澜壮阔的国企改革中书写传奇,内蒙古不辱使命。
改革就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改革之门一旦被推开,全区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发展便水到渠成。——而诠释并见证发展的,是截至2016底的最新数据:
2016年,自治区国资委13户监管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同比减少18.5亿元,包头市等4盟市监管企业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5%以上;
截至2016年底,自治区国资委13户监管企业资产总额3319.3亿元,当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均较上年有所增长;
截至2016年底,各盟市监管的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7.4%,当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5%;
2016年,全区国有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加9.2亿元,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加118亿元。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形势下,这是了不起的成绩。”付东梅说。
改革无止境,发展无穷期。
面对决胜全面小康、开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新征程、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目标任务,为了在适应新常态中推动经济发展,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传出的国企改革信号充满自信: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做优做强做大国企,在内蒙古没有休止符!(内蒙古日报社融媒记者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