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一降”“一补” 我区平衡农牧业供需关系 要走好三招棋

魅力霍林河 2017-04-09 23:11:00

原标题:“一去”“一降”“一补” 我区平衡农牧业供需关系 要走好三招棋

这几天,阿拉善盟阿左旗朝克图忽热苏木查汗布拉格嘎查嘎查长王武德忙得很。作为牧民信任的领头人,他一直在请教专家,与牧户协商,今年的牧业生产如何抓,才能做好当地山羊的“保种工程”和羊绒“提质工程”,再次实现牧户的增收。

他告诉记者:“去年查汗布拉格绒山羊养殖合作社牧户王存香的优质羊绒每公斤卖到1000元,一年挣了4万元,这让嘎查的牧民们意识到,少养、精养才是增收的好办法。今年,国家提出要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牧民来说,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优质细羊绒,就是推进了当地的供给侧改革。”

在需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新形势下,我区各级农牧业部门创新思路,调整结构,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把“一去”“一降”“一补”,即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作为三大核心任务,深入推进全区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让农畜产品供给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实现农畜产品安全高效供给。

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健表示,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农牧业结构性调整,只有解决好“一去”“一降”“一补”的问题,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农牧业供给的质量和效益,使农牧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一直以来,我区种植业存在玉米“一粮独大”的问题。2016年,我区压缩籽粒玉米933万亩,同比减少15%。今年我区种植业生产继续把籽粒玉米种植作为调减的重点,引导籽粒玉米向粮改饲、粮草轮作和粮豆轮作转变。

兴安盟科右前旗大石寨镇三星村村民王志才最关心的事儿,就是今年地里种点啥。这些天,他不是到种子市场看农资,就是到旗农牧业局找科技员,周边的合作社也跑了几家。他告诉记者:“我就是想听听大家伙儿的意见,看看地里种啥合适,要是大家都种玉米,玉米卖不出去到哪儿挣钱去?还是得看看市场上啥好卖,摸准了市场的脉,自己这50多亩地才能挣到钱。”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王志才一样,今年玉米“去库存”已经成为各地农牧民的共识。专家认为,从一定程度上讲,这意味着农业供给侧改革迈出了第一步。

对于“降成本”,郭健认为,目前我区大多数农牧户依然沿袭着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模式,大宗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导致劳动力成本过高,加之农牧业生产资料投入成本不断上升,我区农牧业已不可避免地进入高成本时代,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难度加大。因此,各级各地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大先进实用技术服务和推广应用力度,从推广适度规模经营、创新经营体系和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等方面,有效降低农牧业的投入成本、土地成本、交易成本和污染成本,持续推进农牧业供给侧改革,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去年,我这个棚里种得都是圆茄,一年纯收入4万元左右。今年茄子贴上了二维码‘身份证’,再由公司统一销售,今年收入增加应该不成问题!”赤峰市元宝山区五家镇房身村村民姚文利对自家大棚新收益充满了期待。

2015年以来,五家镇开始建设农畜产品销售服务中心,构建生态农业食品安全质量可追溯系统,现在这里的农产品已经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实现了“O2O”销售。补齐科技短板,拓宽农牧民致富之路,这只是我区农牧业供给侧改革的冰山一角。

“补短板”,重在努力促进产供销对接,增加绿色优质农畜产品供给,最终帮助农牧民实现增收。从我区农牧业发展现状来看,劳动生产率和农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农牧民应对市场能力和农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牧民增收难度加大等问题,都是农牧业发展中的“短板”,把这些“短板”补齐,是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一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