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快艇出海追鲸?我们何时有“观鲸手册”

光明网 2021-03-16 11:09:24

原标题:乘快艇出海追鲸?我们何时有“观鲸手册”

近日,在广西北海市涠洲岛附近海域频繁活动的鲸群成为“网红”,受到追捧,吸引部分游客擅自搭乘快艇出海追逐观赏,对鲸群的生活造成影响。为此,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表示将对重点海域进行布控和盯防,严厉打击非法观鲸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打击一起、查处一起。

涠洲岛附近海域出现的鲸是布氏鲸,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发现的首例近海岸分布的大型鲸类生活群体。这些鲸群的出现令人欣喜,反映了涠洲岛海域生态系统比较健康,食物链比较丰富,适合鲸类生存。

当下,鲸群的出现吸引了大量欣赏和围观的人群,这本无问题,因为保护动物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动物,观赏则是了解动物的重要渠道。但是,人与动物相处应当有界线。

动物有自身的心理、观感、生活习性,尤其是大型哺乳动物,包括觅食、进食等,它们的本性并不愿意被围观。因此人与动物相处,也需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遵循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规律就是尊重动物,是对动物最大的保护。

遵循这些原则,同时是保护动物权利和动物福利的体现。从观赏鲸到围观鲸再到追逐鲸,自搭乘快艇出海观鲸的行为,已经超出保护动物权利的底线,轻则干扰鲸的正常生活,重则会伤害到海洋生态系统。

这种行为的出现,首先应归责于当地旅游管理部门的科学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亟需补课并进行补救措施。第一个要补救的措施,就是向游客介绍鲸的生活习性和观赏指南。

从全球范围看,有组织的观鲸活动始于1950年,当时美国圣地亚哥的卡布里洛国家纪念碑被宣布为观察灰鲸迁徙的公共场所。这一年该景观吸引了10000名游客。在接下来的10年中,该行业遍布美国西海岸。1971年,蒙特利尔动物学会又开始在北美东部开展第一次商业观鲸活动。但是,近距离观鲸对鲸的生活造成了影响,观鲸次数的快速增长和观鲸船只影响鲸类的行为,包括迁徙模式和繁殖周期。

为此,1984年,加拿大的埃里希•霍伊特(Erich Hoyt)出版了第一本关于观鲸的综合性书籍,其中就包含如何不打扰鲸的自然行为。此后,国际人道协会赞助了一系列研讨会,1992年鲸鱼和海豚保护协会(WDCS)委托霍伊特进行了第一次世界范围的观鲸调查,并撰写高质量、可持续观鲸的手册。2012年,《观鲸和观海豚旅游发展蓝图》以电子书形式更新为英文版。现在,全球的观鲸旅游基本上是按照这本手册来实施。

其中主要的规则是,首先要保护旅游者的安全,其次,需要采用小型船只观鲸,而且接近鲸的速度应为最小化速度/“无唤醒”速度,此外观鲸船要避免突然转弯,要把噪音减到最小,不要追捕、包围或进入鲸之间,以不会惊动鲸的角度接近鲸,在任何一个时间保持每天最小化船只数量观鲸等。

因此,对于观鲸,除了要严厉打击追逐鲸的行为外,还应以科学传播方式让人们知道,什么样的方式才既有利于了解动物,也有利于保护动物,还能保持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

2018年,涠洲岛颁布实施《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将涠洲岛、斜阳岛岛屿及其海岸线向外6千米的海域纳入立法保护范围,保护附近海域的海洋资源。涠洲岛也实行了上岛游客总量限制,夏季9000人/天,冬季11000人/天。现在,当地海洋、渔政部门也发布了《涠洲岛鲸鱼保护及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倡议书》,呼吁岛上居民、商家和广大游客一同珍惜爱护鲸,不要擅自乘船出海观鲸,捕捞作业渔船要避开鲸出现海域,保护鲸安全,让鲸种群在涠洲岛繁衍生息。

但是,仅有这些这还不够,接下来,还可以邀请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开展科研考察,调查清涠洲岛和相应海域鲸的物种情况、生活习性、海洋环境状况,既为进一步研究、保护鲸类积累科学依据,也可以以此为依据出台适合我国的观鲸手册,呼吁、引导旅游者遵守实施。当然,对于不遵守规则者,任何时候都应当按相应的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予以惩处。如此,才能让人与鲸和谐相处,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境。(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