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让消费维权拖后腿了
原标题:不能再让消费维权拖后腿了
又到一年“3·15”,2021年全国消费者协会组织消费维权年的主题是“守护安全畅通消费”。3月1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发布的《2020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显示,2020年度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总体水平良好,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结果连续三年稳步提升。“消费供给”“消费环境”两项指标得分首次突破80分,“消费维权”仍然是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的主要短板。
受到国际国内消费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消费者满意度取得这样的结果实属不易。但不要忽视,“消费维权”这个“主要短板”,与消费环境和新冠疫情都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而且,去年3月1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9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时指出,“消费维权”方面连续3年得分最低。这说明,消费维权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说法,“这届年轻人,投诉都不找315了”,原因在于现在投诉渠道多。相对于过去有事只能找消协,现在维权渠道已经极大丰富了,比如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有自己的客服团队,很多互联网公司设立了先行赔付保障制度,还有黑猫投诉平台等第三方投诉渠道。但是,渠道多了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吗?尤其是能解决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吗?
最好的消费是不出现问题,次之则是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这两个环节,最起作用的其实是商家,也就是商家如何对待消费者。近日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2月28日下午,家住黑龙江省伊春市的李先生发现,自己人在东北,可在网约车平台App内却出现了一笔广州的非本人异地大额订单,要求支付359.07元的车费。反馈客服,没有结果。业内人士爆料,李先生的账号可能被盗,被“代叫”拦截验证码使用后弃号,而且有此遭遇的并非李先生一人,还有一些用户同样如此。
问题发生了,那就解决问题。可现在,平台方面坚称系统没有问题,李先生仍然需要支付相关大额订单的车费,“建议联系第三方确认账户安全”。或许网约车平台也是受害者,但用户是因为曾经使用平台App而受害,“自己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平台难道不更应该“自证清白”吗?难道不应该主动维护用户权益吗?这起事件的发生,从一个侧面说明,从过去实体商业一统天下,到现在进入互联网时代,消费场景发生变化,消费维权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与商家相比,由于信息不透明、取证难、技术壁垒等原因,消费者相对弱势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变。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扩大内需,需要释放消费潜力,离不开消费环境的支撑。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以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消费环境好不好,由消费者说了算,主要就看消费满意度。这也提醒我们,不能再让消费维权拖后腿了。(东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