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园既要真实惠又要真提质
原标题:普惠园既要真实惠又要真提质
“2020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4.74%。”两会期间,教育统计数据中的普惠园覆盖率引起热议。众多网友交流各地情况,问询“是否享受到实惠”“普惠幼儿园是否真普惠”。网友的三言两语虽简单却很真实,普惠园“上不上得起、值不值得上”,不仅指向家门口幼儿园的入园价格,还指向老百姓所期待的教育质量。
我们必须肯定,国家和地方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如今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普惠园比例的大幅提高,缓解了学前教育上学难的问题。继往开来,“十四五”时期,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学前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如何“提质”需要提上议程。
审视当下,方能谋定未来。是不是真普惠,就是一个真问题。就拿一线城市来说,一些家长抱怨普惠性幼儿园以“亲子班”等名义变相收钱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暴露出一些一线城市学前教育依然学位不足。再看看二、三线城市,有些价格“高不成低不就”“学费在降价,餐费却在变相涨价”,不少普惠园的价格显然没有达到家长们的心理预期。
令人头疼的还有个别地区为完成指标,在强力推进营利性民办园转型过程中而出现的质量问题。例如,部分转为普惠性的民办园,因补偿不到位,靠降低教师工资、兴趣班收费等方式维持办学质量,出现家长、办园者、教师和开发商都不满意的窘境。还有一些私立园在转为普惠园之前,把双语教学、兴趣班等简单当成自己的金牌课程,转型之后却又“特色”不再。
如果进行一组数据分析,也许能抓住解决问题的“牛鼻子”。近年来,国家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已从2010年的1.7%提高到如今的4%左右。具体到某些地方,经费投入还要更大。例如,北京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曾达到总教育经费的10%以上。无论是保证普惠园价格真普惠,还是实现质量真优质,都必须有政府的资金扶持政策,确保教师待遇和办园质量不降。
只有资金上的投入还远远不够。省级教育部门的督导机构还要加大督导力度,履行好督导职能。2020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普惠水平、政府保障情况、幼儿园保教质量保障情况三个方面。作为对县级学前教育进行督导的主体部门,省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在保障普惠园提高质量方面积极作为,将督导普惠园的质量发展纳入常态化工作。
今年两会,有政协委员提出,师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公办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尚且长期补充不足,更何况普惠园。在师资上对普惠园一视同仁乃至特别“输血”,也是各级教育部门需要发力之处。通过实施“一园一策”发展战略,在教师培训、教学研讨、园长成长等方面,教育部门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助力普惠园办出特色、办出品位。当普惠园价格真实惠,质量真优质,我们才能离学前教育的美好愿景更近一步。(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