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粥铺回收吃剩排骨做食材,如此商家该重罚
原标题:“网红”粥铺回收吃剩排骨做食材,如此商家该重罚
近日,曼玲粥店、三米粥铺两门店被曝光食品卫生问题。其中,福建省福州曼玲粥店宝龙分店被曝回收吃剩的排骨,三米粥铺福州温泉店被曝员工徒手抓榨菜、用手捶的方式捣碎皮蛋,大米不清洗就下锅。目前,两家涉事店铺已被关停整改,曼玲粥店和三米粥铺的运营方也相继发布致歉声明,表示将对全国门店进行排查。
每当有食品卫生事件被曝光,其过程和细节总是令人不忍细看。最近在相关店铺消费过的顾客,自然隐隐感到恶心不安;即便是没有消费过的人,也难免要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在外面吃到过不干净的东西。可以说,食品卫生从来就不是一两家店铺、一两个品牌的事儿,每一起事件的发生,都摧残着人们对餐饮业的信心,冲击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卫生底线的认知。
回收吃剩的食物、徒手分拣食材,种种食品卫生问题根本上都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不尊重,是为逐利而不择手段。说实在的,一些餐饮店曝出的食品卫生问题,屡屡超乎人们的想象力。如果能把这份心思用于创新,大概也能取得令人惊艳的效果。然而,这些不法餐饮店只想着压缩成本、糊弄顾客,而很少在附加值和质量上下功夫。
诚然,当前餐饮业的竞争压力很大。这不光体现在经营成本方面,也表现在餐饮业态同质化上面,说餐饮业也存在当下流行的“内卷”,相信没有多少人提出异议。曝光的两家粥店都是“网红”连锁品牌,恰恰也位于面临同质化冲击最严重的领域。近年来,随着公众的餐饮爱好逐渐从大鱼大肉转向养生清淡,粥铺自然吸引资本和人力进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抉择考验着经营者的智慧和道德。
做粥这件事情,说穿了并没有太大技术含量,不需要什么名厨加持,需要的只是对食材的尊重,对步骤程序的坚守。消费者喝下一碗粥,暖意穿肠而过,一解工作的疲乏劳累,便足够了。然而,做粥也容不得一点浮躁,熬制需要相当的时间。此次曝光的粥铺有多款甜粥为即食罐头,虽说偶尔吃吃也没什么毛病,却欺骗了消费者,也暴露出商家并没有真正把品牌意识放在心上。
值得注意的是,外卖业务在这些“网红”粥铺的经营中占比很大,有的粥铺门店甚至没有几个堂食座位。粥铺附近的白领、学生、居家老人等都可能是其目标消费群体。如果商家诚信经营,这些标准化制作且相对廉价的外卖食品,本来能够解决很多人的就餐问题,是值得鼓励的便民服务。然而,商家利用消费者无法直接到店监督的弱点,想方设法做一些见不得人的操作,就让便民沦为了害民。
一次次食品卫生事件被曝光后,有关商家总是表态要痛定思痛、努力整改,这似乎形成了一种公关套路。但是,从舆论风波走出以后,商家是否会“好了伤疤忘了疼”,是否会故技重施或者姑息纵容旗下门店,那就不得而知了。对于公众而言,难免担忧“下次”重演类似情形,而这似乎也提升了人们对食品卫生的容忍阈值。可是,吃到嘴里的东西,经得起更多退让和妥协吗?对违法违规商家予以更严厉的处罚,令其承受无法承受的代价,或许才是彻底杜绝“下次”的办法。(王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