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密薪制”异化为 以权谋私的“暗器”
原标题:别让“密薪制”异化为 以权谋私的“暗器”
记者日前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获悉,针对人民银行系统部分直属企业中,“密薪制”被个别领导干部异化为个人特权和内部控制的工具等问题,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深入开展纠治。目前,系统内发现的有关案件均被查处,违纪违法所得已全部退回。(3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查处情况印证了公众关于“密薪制”弊端的担忧:有的借“密薪制”谋取私利,先给自己“亲信”多发奖金,后又通过索要或通知其到消费现场“买单”等方式将多发的奖金“回收”;有的将薪酬分配作为维系小圈子的“筹码”,奖金只给“圈里人”;有的把“密薪制”作为对抗监督的“挡箭牌”,面对各种巡视、检查时,动辄以“密薪制”为由,拒绝提供薪酬情况……显而易见,“密薪制”在执行中被异化变味了,其背后隐藏的是腐败。
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密薪制”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是把利弊并存的双刃剑。一方面,“密薪制”尊重员工隐私,保护高薪员工,可避免盲目攀比现象;另一方面,它容易滋生暗箱操作、侵犯员工权益、制造新的不公等问题。为扬长避短,“密薪制”设计之初就确定了若干原则共识,“薪酬体系公开、程序民主集中、个人工资保密”是基本的规则。
但对那些热衷钻制度漏洞的人来说,“密薪制”就像“牛栏关猫”,不堪一击。这也是社会对“密薪制”的最大担忧。查处情况显示,在执行过程中,个别领导干部选择性忽视“薪酬体系公开、程序民主集中”等要求,片面强调“工资保密”原则,使制度异化成了少数人以权谋私、拉帮结派、对抗监督的一大“暗器”,严重破坏了单位政治生态。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近年来,金融领域反腐广受关注,纪检监察机关也始终紧盯这一重点领域。据报道,2020年全国金融领域有80余人被查处,近20人是中央一级金融单位的领导干部,突出集中在银行业。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公报显示,今年将“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持续惩治国有企业腐败问题”。金融反腐持续深化,对那些热衷钻漏洞者来说,不啻当头棒喝。
“密薪制”异化及其背后的腐败等乱象,不是某类企业和领域所独有的问题,而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对此,纪检监察部门不妨“举一反三”,在相关重点企业、行业和领域,就“密薪制”异化现象,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同时推动建立公开透明的薪酬制度、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科学有效的内控制度,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密薪制”还可能异化为企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工具。之前媒体曾报道,当前不少公司将“禁止私下交流工资奖金”写入合同,甚至让员工签订收入保密协议,违反者将被开除。企业选择性忽视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等要求,而过度强调“保密”原则,同样值得警惕。
总之,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拿来”,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要守住法纪底线。(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