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薅了“96%羊毛”
原标题:谁薅了“96%羊毛”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日前对羽绒服、围巾等冬令用品进行监督抽查,结果发现:多家知名品牌的产品不合格。羽绒产品的填充物质量、服装面料的纤维含量等方面,以次充好是不合格产品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有的产品吊牌写含96%羊毛,实际一根羊毛都没有。
明明一根羊毛都没有,却敢在产品吊牌上标注含有96%的羊毛,我们不禁要问,商家何以如此大胆?原因无他,风险小收益大而已。
对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反击”并非无法可依。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以次充好”属于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3倍索赔。而根据我国《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经营者价格行为构成欺诈的,物价部门将责令其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可是,因为维权成本高,愿意站出来跟商家理论的消费者并不多。而现有的管理法规中对违法商家的处罚力度过小,商家造假哪怕被发现,也可一本万利,这也是造成目前市场上失信企业和商家有增无减的重要原因。
当前,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打造让消费者放心的消费环境,对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和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作为消费环境构成中的核心要素,商品质量不仅是让消费者放心消费的基础,更是打造中国优品的必然要求。我们绝不能任由以次充好的“大胆”商家来破坏消费环境,透支消费信任。
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一靠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好坏辨别力有限,加上网购成为购物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购物前对于商品质量的感知并不直观,要畅通售后维权的渠道。同时,建立方便消费者快速维权的检测实验室,让维权不难。二靠提高商家侵权成本。净化消费环境更多的是要加大对违法商家的处罚力度,一旦被发现以次充好等欺诈行为,令其付出惨重代价,无力东山再起。让商家不敢有侥幸心理,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失信行为,净化消费环境。(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