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共担,小区改造才推得动
原标题:共商共担,小区改造才推得动
什么样的小区符合改造条件、老化管道能否尽早更换……12345热线接到不少市民来电咨询老旧小区改造事宜。改造是民心所盼,但那些已经开工的小区,却又频频遭遇居民意见不一等梗阻。
两相对比,居民们对于社区更新的复杂心态可见一斑。一方面,管网老化失修、停车管理混乱、公共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确实影响生活品质。近些年,北京一些老旧小区按下了“修葺启动键”,居住条件改观显著,老百姓看在眼里,对更大范围、更加深入的改造十分期盼。另一方面,居民诉求多元复杂,对同一问题,不同群体的紧迫感、受益程度、期望效果各不相同,其间还不乏矛盾之处。就拿老楼加装电梯来说,一层和顶层居民的需求就截然不同,这给改造工作增添了巨大难度。如果说利益冲突是多元化社会的必然,那么以什么原则协调利益才能达致公平,以什么样的方式主张权利才能凝聚共识,就很值得深思。
面对差异化的居民需求,相关部门首先要“有话好好说”“有事多商量”。实际工作中,因为前期沟通“浮皮潦草”、方案制定“粗枝大叶”而导致的“信息逆差”不时出现,这就很容易招致民意的反弹。比如,更换卫生间管道需要全楼一致配合,那么,施工方就应当在前期调研中拿出多种方案与居民详尽沟通。施工期多久,其间生活需求怎么满足,更换什么管材,重装能否恢复原貌……倘若不把这些“过程信息”一股脑儿地说清楚,居民注定是达不成共识的,改造只能被迫流产。说到底,老旧小区改造,为了居民,也依靠居民,多给居民“菜单式”的选择,甚至不厌其细地“一栋一策”,才有可能碰撞出“最大公约数”。
当然,也有些时候,不管怎么协调,总是有“死疙瘩”解不开。少数居民抱持着一种“我满足了,才是公平,我满意了,才叫正义”的心态。到头来,几个人甚至一个人绑架了群体的利益。这个意义上,在政府部门将工作做实做细的同时,广大居民也要做点自己的工作。一大关键就是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多从公共利益出发想问题,善于换位思考邻里街坊的诉求有无道理。众口难调是现实,但同楼同小区就要“在一个锅里熬汤喝”,退让、妥协是必然。这份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是寻求共识的关键所在。
老旧小区改造是好事,也是难事。相关部门多跑腿、多用心、广大居民多参与、多磨合,都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来,才能将政策红利用好用足。(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