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车位被占不该是道无解题
原标题:充电车位被占不该是道无解题
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营管理规范》本月起施行,而落地首周便遇上了清明小长假的“大考”。记者调查发现,节日期间全市多处景区停车场爆满,当有电动车车主试着询问是否可以把场内的电动汽车充电桩车位空出来时,车场管理员无奈回应:“那我不得被骂死啊?”
一边是排队的车流,一边是专用的车位,有限的资源面前,停车效率和对电动车的专门保障,似乎成了矛盾的选项。在车场方看来,基本的停车需求都满足不了,何论更高阶的充电需求;而从停车秩序维护的角度看,新规难以落地,也会进一步放大业已存在的现实矛盾。这番纠结,表面看是停车资源不足造成的结构性矛盾,深层则是不断发展中的城市,如何更好兼顾传统需求与新兴需求的问题。
眼下,北京汽车保有量已突破6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达 40万辆。但由于相应的基础配套不到位,“燃油车占用充电位”等问题接踵而来。为此,本市在2018年即颁布《机动车停车条例》,如今进一步拿出《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营管理规范》,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电动车充电难,纾解相关车主的“里程焦虑”。但事实说明,一项好政策的落地,并不会如预想般简易,多重政策目标往往存在交叉和冲突。与之类似的,还有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限度兼顾更多人的需求,或者在有限的时间窗口中,更高效地统筹问题逐一解决的步骤,都是对治理能力的重要考验。
解决矛盾都有一个推进的过程,而法治是必须坚持的底线。就拿“充电车位被占”来说,既然管理规范已有明确规定,就应严格落实,在此基础上再优化存量、做好增量。比如通过充电车位扫码停车,充电完毕后再停将收取较高占位费等措施,实现车位利用最大化。通过大数据摸底,寻找本市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位的最优配比,增设并更新原有充电桩设备,找到解决车位之争的根本路径。直击痛点制定政策,结合实际落实举措,才能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侯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