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取消22名考研者复试成绩:规则面前无侥幸

新京报 2021-04-11 17:35:00

原标题:人大取消22名考研者复试成绩:规则面前无侥幸

因违纪行为被取消考研成绩,不冤。

这两天,“多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考生考研复试部分科目0分”的消息,引发关注。据新京报报道,4月9日,人大法学院在官网发布情况说明称,经调查,22名复试考生存在实质性透露复试内容等违纪行为。

复试后在群里讨论面试题目,结果被举报后,复试分数为0,其中有些考生此前的笔试获得高分……这事的确话题性十足。有网友就认为,“考研人”不容易,取消复试成绩有些重;还有网友认为,举报者太不厚道。

现实中,考研进复试的考生建群讨论面试题的现象广泛存在,此前无人因此受罚,这次人大法学院“开了先例”,也难免让不少人难以接受。

但存在已久,不代表就合理。人大法学院此次声明就提到,《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明确规定:“考生在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音录像,考后不得向他人透露招生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转发亲属或他人。”这22名考生明显违反了考场规则,而他们考前都签订了《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其行为,已然构成《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的考试违纪。

既是违规在先,被取消复试成绩,委实不冤。这也提醒,规则面前无侥幸,别把规则不当事。前无被处分“先例”,不代表后无“来者”,勿以“剧透”考题情节不严重而为之。

平心而论,面试时间靠后的考生通过向考过的同学打听,会有更充分的准备,但这确实对于一同参与复试的人不公平。这也是“不得传播复试有关内容”这条考场规则存在的原因——不能因有时间差,复试公平就可以不顾。

正因如此,对于疫情后研招主要采取的网络远程复试方式,中国人民大学采取了严格防作弊措施:除了“双机位”设置外,还包括复试前采取“两识别”“四比对”等措施,复试中采取“一平台”“三随机”等方式,全程录音录像,明确要“考前严审,考中监控,考后回看”。在此背景下,复试后在群内“讨论面试题目”,是顶风违规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风波涉及的是法学院研究生招生,22名复试考生的目标是成为法律硕士。有志学习法律,却在行为上破坏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违背承诺、忽视契约,这样“学用脱节”的考生,即便考分颇高,也不符合法学院的研究生培养目标。

“考研人”都懂“考研人”的难,但再怎么说,都不能践踏规则。相反,规则意识要时时成为悬在“考研人”头顶上的一根红线。就此看,中国人民大学校方相当于以此方式,给考研者上了一堂“法律课”。□柳宇霆(法律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