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原标题: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直播带货主播薇娅参与连线,与两位人大代表“云端对话”,分享电商直播助农的经验和故事。多年来,薇娅帮农民卖过杨梅、柿饼、梨膏,用自己的方式挑选优秀的农产品,帮助有需要的农民,也让全国各地的人买到好东西。在助农风潮中,也有很多地方干部开起了直播,像“网红县长”陈灿平、“大山乐涛淘”的冯涛和杨乐、中国钢铁扶贫干部金雪华,他们工作思路灵活,敢闯敢干,敢于突破和创新,而且注重与网友互动,在较短时间内引起了较大反响,帮助当地农民实现了增收。
带货明星和地方干部往往具有很高的人气,他们自带流量,比较容易在直播活动中卖出农产品,也能在宣传当地特色、当地形象时达到可观的效果。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依靠带货明星或地方干部不是长远之计,借助电商助农的风潮,让小农户变身“新农商”,让他们直接与大市场对接,更是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的最佳对策,也能真正拉近农民与市场的距离,降低农产品销售的前期投入,最大限度地让农民获益。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给农村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互联网、物联网及各种线上平台,能够为农民打通信息渠道,实现优质农产品的批量输出。不仅如此,在从“吃饱”到“吃好”的消费升级过程中,电商直播能够让很多消费者实现“源头直采”,省心省力,市场前景广阔。
在直播卖农货风潮下,各地已经涌现出很多直播带货小能手。他们经过不断的改进和摸索,实现了增收,也吸引了周围更多的农民加入。四川蒲江县鹤山镇狮子树村的“85后”兽医肖怀东,考虑到家乡的丑柑打不开销路,毅然辞职返乡,通过电商探索销路,每年帮农民卖出3000万斤浦江丑柑。安徽省舒城县“90后”网红农民张志菊,在自己的农场里边放羊边直播,不仅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也成功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还有云南“95后”幼师马玲敏,辞职当起农民主播,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把家乡的沃柑、石榴、板栗、蜂蜜等好物介绍给了更多人,吸引了700多万粉丝的关注,一年卖出123万元农货……这些主动“触电触网”成功的新农人,探索出了一条农产品销售的电商模式,也为更多小农户利用电商对接大市场提振了信心。
当然,小农户融入电商市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口气吃不成大胖子。在大规模的电商活动中,如何让小农户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同时更加顺畅地融入其中?
新农人是乡村振兴的主力,也是电商风口的活力所在。在农村电商风口抓住机遇,积极转型才能顺应市场。首要的是农民群众转变意识,从田间地头走进线上平台,积极主动地学习直播销售的新技术、新知识,提高运用线上平台的能力。还要鼓励农村年轻人返乡创业,使自己成长为新农人。在电商助农火热推进的进程中,必须有一大批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把农村劳动力的潜力激发出来,把事业平台真正搭在农村广袤大地上,才可能真真切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此外,小农户本身力量比较分散、薄弱,在融入电商进程中面临各种困难,这就需要政府搭建好平台和桥梁。比如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让企业发挥作用,通过企业的力量吸引更多散户。还可以鼓励电商加大对农民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自觉加入电商市场的积极性。多些“平台给政府助力,政府向平台借力”,形成政府、企业、小农户有机结合的产业体系,合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
长期以来,不少农产品由于产量小、质量不统一、品种复杂等因素,一直很难融入电商生态中。“电商扶贫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将不标准的产品标准化。农产品标准化之后才会有竞争力,才会变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甚至‘爆品’”。正如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探讨的,助农不止是一次买卖,而是通过直播间,把电商标准带到乡村地区、帮农产品打开销路的同时,让农民实现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因此,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十分必要。这个标准既要包含品牌标准,还要包括技术标准,如农产品的分级、包装、储存、销售等。将标准建设贯穿在整个电商平台运营过程中,才能让农民成为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不断开拓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的新局面。(赵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