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成“印钞机” 交通秩序不该过分苛求司机
原标题:路口成“印钞机” 交通秩序不该过分苛求司机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广东佛山广台高速43公里处一岔道口,Y字形的路口中间被一条实线分开。某商业APP显示,因为变道压实线,此处创造了62万张罚单,总罚款或超1.2亿元。一段视频显示,3分钟内共有27辆车压线违法。被罚车主质疑实线画得太短了,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 (澎湃新闻)
一个神奇的岔道口,其前世今生都让人无比好奇。从“动机论”的视角审视,这似乎是请君入瓮的阳谋。而就算从“结果”来看,数以亿计的罚没收入,也构成了巨大的利益蛋糕,这不由得不让围观者浮想联翩。
“直接通过实线把主路口隔成一个半车道”并且“白色实线奇短”,这波设计,与车辆驾驶人员通常的行车经验、直觉判断,是严重背离的,可以说是相当不友好。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现场的交通参与者往往来不及反应,而只能无可奈何压实线变道。特别是对路况不熟的司机,更是十有八九会“掉坑”。
回应质疑,当地交警表示,“岔道口之前都有提示”“有足够的时间、距离看见上述交通信号”。这番表述,显然有苛求车辆驾驶人员的意味,也即单方面放大了司机们应该尽到的“注意”和“审慎驾驶”的义务,而忽略了对职能部门所画的标示标线自身科学性、合理性的反思——常识是,你永远不能过高要求驾驶员们眼观六路、敏捷机警,良好的秩序,是需要管理部门和交通参与者“合作”的。
事实上,所谓的“印钞机”式路口,只是形形色色“交通违法多发路段”的一个极端代表而已。普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是耐人寻味的。一般而言,公路标示标线,是由公路管理部门负责的;而交通违法罚款,则是由交警系统负责的。这两者隶属于两个体系,按说是做好了利益切割防火墙的,所以“故意交通标识设置不合理来创收”理论上是不可能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交警部门作为交通违法的执法主体,很多时候也是“路标线施划不合理”投诉的受理部门,这里面微妙的利益牵扯,是有可能衍生出路径依赖、“以罚代管”的惰性与惯性的。
在行政罚款收支两条线并未真正实现的大背景下,“印钞机”式路口难免遭质疑。交通管理,理当以“减少交通违法”“建构交通良序”为使命,放任一个“违法多发”的路段不管不问、不想办法、不加改进,这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蒋璟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