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序良俗应成为“闹婚”底线
原标题:公序良俗应成为“闹婚”底线
“闹婚”是办婚礼的传统习俗,源于“越闹越喜”的思想观念。但近年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恶俗婚闹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变味,越来越不堪入目,令原本美好的婚礼成为不少当事人的噩梦,甚至因此酿成悲剧。近日,山东省邹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及该市妇联、公安局、民政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打击恶俗婚闹的公告”。(4月8日《民主与法制时报》)
自古以来,我国就流传有“闹洞房”的习俗,适当的合理的“闹婚”其实是亲朋好友对新人的一种祝福,但是如果把习俗变成恶俗,把握不好“闹婚”尺度,使之变成恶俗的恶作剧,就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一种挑衅,更是对文明的玷污。
近年来,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现象,一些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突破公序良俗底线、妨害人民幸福生活的事件时有发生。在网上随手即可搜到的恶俗婚闹视频中,许多参与婚闹的人缺乏基本的道德底线和法律意识。婚闹者并没有意识到,甚至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然违背了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利。
对于突破公序良俗底线的恶俗婚闹等问题,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提出,应加强对道德领域热点问题的引导,以事说理、以案明德,着力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违反社会道德、背离公序良俗的言行和现象,及时进行批评、驳斥,激浊扬清、弘扬正气。
《纲要》还提出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是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挖掘创新乡土文化,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现在许多地方存在恶俗婚闹现象,不仅严重违反社会公德和法治精神,影响社会秩序,也可能会带来人身、财产危害。《纲要》和邹平市颁布的文件为打击恶俗婚闹提供了方法路径。对于如此破坏社会公序良俗的低俗行为,应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予以规制,以法治的力量引导人们向上向善。同时通过积极治理,用制度规范倒逼公众文明意识的觉醒,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