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离不开系统性思维
原标题:城市更新离不开系统性思维
在近日召开的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交流推进会上,相关部门表示,东城区、西城区、通州区将试点以街区为单元连片推进背街小巷更新改造。具体来说,就是对一个街区内的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平房院落等进行统一规划、同步推进,改造后整体亮相。
城市更新,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近些年,北京像绣花一样精细治理城市,一批胡同院落焕然一新,许多历史古迹得到修葺,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成果,让广大市民感叹,“四九城的味道,又回来了”。但毋庸讳言,推进城市更新并非易事,工作中时而遭遇烦恼与阻力。比如效率问题。一些片区在规划和施工中出现多头管理、重复建设甚至互相“打架”的现象,“你修路,他挖沟”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比如和谐问题。这边添砖,那边加瓦,可各方互不通气,就容易导致规划建设的风格不统一。或许每个地方单看都不错,但拼到一起就变成了“调色盘”,功能杂糅又缺乏美感。
此前,一些地方邀请责任规划师,全程参与街巷设计和实施,为恢复胡同风貌、修复街区生态把脉开方,收到良好效果。如今,以街区为单元,连片推进背街小巷更新改造,相当于更进一步,范围更大,统合更深。如此一来,既可有效整合资源,提升施工效率;也可全面把控空间安排、施工节奏,确保整体风貌和谐统一。试点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总结经验,力争早日拿出一套详尽可复制的方案来。而对于北京这座日新月异的古城来说,城市更新没有完成时。这样的系统性思维应当一以贯之、发扬光大,不断丰富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内涵。
以更大视野来看,需要以一种系统性思维来兼顾效率与效果的,又何止背街小巷的更新改造?从游商小贩的规范,到交界地带的治理,很多“老大难”“三不管”暴露的都是条块分割、各司其职的传统治理模式的短板。这正是需要发挥系统性思维的地方。近些年,有街道发起“边界共治共管机制”,公安、城管、工商等多部门经常联合执法,这些都不失为有益尝试。总而言之,城市治理从来都是一个整体,没有哪一片区、哪种功能、哪项工作是可以割裂运行的。善从大局出发,多多寻求共识,科学安排行动,城市整体治理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
春秋时期,晏子曾以煮羹设喻论述“和”,和如羹,各色食材“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羹便美味可口。“和合”形态,同样是城市治理的愿景。我们为之努力的过程,就是城市治理走向精细化现代化的过程。(侯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