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疫经验优化生活习惯
原标题:以战疫经验优化生活习惯
临近“五一”假期,不少人已开始谋划出行事宜。在大伙儿忙着做攻略、买车票时,各大景区也相继上线预约通道,确保景区秩序和游客安全。相关部门和疾控专家发出暖心提醒,“一定要时刻牢记疫情防控还是不能放松。”
一年多来,随着身边的关键词从“战疫”切换为“防疫”,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发生着改变。出入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游览热门景点提前预约,亲朋好友聚会分餐分食,进门先洗手、家里勤通风、快递先消毒……曾经那些反复提醒的“注意事项”,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对公共卫生重视程度的提高,不少过去倡导多时的东西,也悄然落了地。比如,少开会、开短会,以数据跑路取代人员跑腿,让各项工作更为有序高效;餐馆商场勤消杀、多排查,进口食品全面溯源,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可以说,习惯的改变、规则的完善并没有给大家添麻烦,反而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让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多踏实感。
疫情重塑着生活方式,也催动着治理升级。从宏观上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都在“大考”中得到了全方位提升,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的短板也得以补齐完善。而城市治理思维和管理方式的升级,更让人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比如“健康宝”,本是着眼健康监测的“应急码”,经过不断升级,如今已兼备身份证明、核酸检测预约、疫苗接种登记等功能,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一环。再梳理一轮轮疫情应对的流程,摸排流调、核酸检测的效率和能力都在实战中得以提升,眼下正在全面推进的疫苗接种,更是对社会组织能力、动员能力的又一次检验。群防群治、同心同向,这些宝贵经验,都为此后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持续优化奠定了基础。
眼下,相较于国外疫情的持续肆虐,中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这份安心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向前看,与病毒的长期共存,或许已成为一种现实。要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战疫成果,还是要绷紧防控这根弦,把好习惯、好方法、好经验坚持下去。着眼长远,无论是个人,还是城市管理者都要认识到,有些事情看似麻烦但并不难办,有些工作看似细枝末节,但往往能带来重大影响。与其说是疫情倒逼我们怎样做,不如说文明生活、现代化建设本来就要求我们这样做。“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把功夫用在平时,让习惯渐成自然,好做法会衍生出新的社会风尚,更会沉淀为一种文化。
我们最终会彻底战胜疫情,但思考不能随之停止。不断学习、善于总结、优化习惯,我们就能始终在风险面前保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