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职业更好更快发展
原标题:推动新职业更好更快发展
新职业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植根于经济发展的土壤,成长于社会进步的潮流
就业为民生之本,是经济的“晴雨表”。进一步发挥新职业扩容就业的作用,让新职业更好更快发展
眼下,正值求职招聘高峰期。前不久,人社部等三部门发布了18个新职业,包括易货师、调饮师、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碳排放管理员等。这些富有时代感的职业,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受到各方关注和期待。
新职业之所以备受关注,在于它反映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自2019年4月至今,人社部等部门已经向社会正式发布了4批56个新职业。这样的“认证”,不仅意味着相关职业得到社会认可,也说明其具备了一定的从业规模和可观的发展前景。以这次公布的碳排放管理员为例,该职业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包含但不限于民航碳排放管理员、碳排放监测员、碳排放核算员等工种。可以预见,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社会对碳排放管理员的人才需求将不断增长。
新职业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植根于经济发展的土壤,成长于社会进步的潮流。近年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相关就业机会日益增多;传统产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智能硬件装调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等职业应运而生;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企业合规师、公司金融顾问等新岗位;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健康照护师、整理收纳师等走进日常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进步带来社会分工精细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职业新陈代谢,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
新就业形态加速发展,在对冲短期就业影响、培育新增就业、提升就业质量、升级就业结构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在线教育、直播带货、生鲜电商、互联网医疗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助力新职业加快成长。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络主播……如今,这些职业就业容量大、进入门槛低,灵活性和兼职性强,成为稳就业、稳增长的坚实力量。今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来之不易的就业形势,与新职业打开就业新空间的贡献密不可分。
就业为民生之本,是经济的“晴雨表”。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就业大局保持稳定。但也要看到,今年就业形势依然比较复杂,重点群体就业仍面临一定压力,特别是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达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发挥新职业扩容就业的作用,对保持就业持续稳定十分重要。一方面,要持续发展壮大各类新产业、新业态,巩固拓展各种灵活就业模式,让新职业成为就业“蓄水池”;另一方面,要在权益保障、人才培养、职业提升等方面下功夫,提高新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让更多有意愿从事新职业的劳动者有渠道、有能力参与进来。
让新职业更好更快发展,也需要相关配套政策的保驾护航。去年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指出,探索适应跨平台、多雇主间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政策,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保费缴纳、薪酬激励等政策制度。前不久人社部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也将“拓展新职业培训,提供一批高质量培训项目”纳入其中。政策举措密集出台,映照着引导新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不懈努力。
新职业意味着新机遇。对求职者而言,顺应发展趋势,加强学习、提升自己,努力掌握与新职业相匹配的能力,抓住就业机会,才能在职业舞台上绽放更多光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