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超市”蹚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原标题:“积分超市”蹚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近些年来,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探索推行“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积分超市”模式,探索出一条小凉山地区基层自治新路径。(中国组织人事报)
基层组织,是党安民富民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的最后“最后一公里”,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与人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事关百姓福祉。峨边彝族自治县创造性推出“积分超市”,采用“支部+超市+积分”模式,由村级党支部领办超市,把30%集体经济收入作为超市运行保障,通过群众参与、共同监督、积分兑换,走出了一条基层组织共治共享新路径。在极大调动村民积极性的同时,也提升了村级党支部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基层自治工作树立典范。
细化积分,凝聚集体向心力。该县将村级事务细化为基础设施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5类52项,并附予1—500不等分值,村民凭表现挣积分在超市1:1兑换相应价值物资。将村规民约细化为民众公认的积分细则,通过表现换积分,潜移默化地约束和改变着村民的一言一行,增强着村民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凝聚了集体向心力。通过提升认同感,树立群体规范的权威,“润物细无声”,促进良好乡村风尚的养成。
负面清单,纠知陋习很给力。制定负面清单,对违反适龄学生辍学、婚嫁礼金“双高”等行为的村民所有积分全部清零,促进村民自觉移风易俗,约束自我。一些久治不愈的“顽疾”,在积分面前无处藏身。相较于以往单向的宣传,一味的观念灌输,“积分清零”更能让人感到痛处,刺激麻木的神经,促使行为转变。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要想行为发生转变,首先得改变认知。“积分清零”意味着环境的否定、表明该行为的错误性,一旦被清零不仅没有奖励,而且可能会遭到周围人的议论,这种环境认知和自我认知同时发挥作用,对纠正陋习很有帮助。
“捆绑定榜”,共治共享有妙招。实施“积分捆绑”行动,将包片村组干部与村民积分奖惩同步加减,激励村组干部担当作为,共治共理;实施“积分定榜”行动,每月制定“积分兑换红黑榜”公示群众累计兑换积分,激励广大群众紧盯“文明积分”比学赶超。同时也激励村组干部敢担当、有作为,共同参与村内事物治理。干部带头,群众赶超,从而为基层群众自治开拓新局面。
支部走前头,村民随其后,日子有盼头,生活有奔头。“积分超市”以支部引领和民众参与相结合,在为村民提供实实在在便利的同时,无形中促进了良好乡村文明风尚的养成,充分激发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活力。(刘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