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察实情办实事

北京日报 2021-04-30 17:03:20

原标题: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察实情办实事

牢记宗旨,才能准确把握“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才能真正做到察真情、办实事。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何时何地都不能忘了自己首先是人民群众。决不能脱离人间烟火,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在象牙塔里拍脑瓜、想当然、作决策。只要始终抱持人民情感、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自然能始终处在“体验和感受”之中,政策制定也将更加科学合理。

当前,本市“局处长走流程”活动正火热开展。围绕群众“懂不懂”、流程“通不通”、体验“好不好”等现实问题,来自多个部门的局处级干部以市场主体或一线人员的身份,通过全程体验重点政务服务事项,推动流程再造和服务升级。“24项场景式服务一站解决全程手续”“走了23项流程,解决35个问题”……找出经办服务中的“痛点”,疏通百姓办事难的“堵点”,得到市民群众广泛好评。

流程走得扎实,痛点看得真切,这样的换位体验、调查研究值得点赞。事实上,回溯这些年北京城市治理的一系列探索,“目光向下、重心向下”的思路始终鲜明。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再到此番“局处长走流程”,通过推动治理资源不断下沉,引导相关公职人员走下去、到一线去,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也解决了不少难题。企业反映“环评申报遭遇信息重复填写”,市生态环境局逐字段研究,将“重复的、没必要的”全部删除;居民落户办理调档来回往复,市人社局随即出台办法简化相关流程……一次次高效的“接诉即办”,回应了群众呼声、多元诉求,也让我们清晰看到了“为人民办实事”,这一政务服务最大的落脚点。

脚下有泥,心里有底。扎扎实实走流程,背后蕴含着鲜明的换位意识。要看到,领导干部、公职人员,无不是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民生的痛点在哪里,民意的诉求在哪里,理应既是亲历者,也是破题者。但不可否认,或许是工作环境和方式惯性使然,一些公职人员、领导干部,对口线情况的了解常常是“听汇报”“看材料”,在办公室里“头脑风暴”“沙盘推演”,长此以往,对普通劳动者所思所想所烦所忧难免隔膜,政策制定也少了基层实际的依据,“不接地气”。

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何时何地都不能忘了自己首先是人民群众。决不能脱离人间烟火,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在象牙塔里拍脑瓜、想当然、作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换位”其实并不遥远,只要善于观察、仔细琢磨、用心体会,就会有所感触。只要始终抱持人民情感、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自然能始终处在“体验和感受”之中,政策制定也将更加科学合理。

换位意识,从根子上说,源于宗旨意识。牢记宗旨,才能准确把握“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才能真正做到察真情、办实事。说白了,为人民服务是“掏心窝子”的事,要的是实打实、心碰心。为人民服务,对接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这也决定了,保持初心、实践初心,不是一时一事一朝一夕,必须勤拂拭、常锤炼。做决策前看一看:自己是不是联系了实际,从群众利益出发?干工作时问一问:自己是不是解决了问题,呼应群众心之所愿?总结归纳时想一想:是不是人民至上,把群众满意作为检测工作效果的唯一标准?常怀此问,才能答好民生之问,在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上不断跑出加速度。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正在全面开展,伴随着“局处长走流程”活动的进行,期待更多领导干部、公职人员能够真正走下去,察实情,办实事。更进一步看,一个流程对接一类问题,一个案例带动一片治理,走流程既要就事论事、一事一议、确立台账,更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务求长效。让这些“流程”印刻在广大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心底,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自觉,这是检视初心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以百姓之心为心,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站稳一切为了群众的立场,就一定能让干部作风在实践中升华,在实践中惠及群众。(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