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抢大险救大灾 全力做好风险防范

北京青年报 2021-05-08 10:45:39

原标题:立足抢大险救大灾 全力做好风险防范

“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在充分做好防灾工作基础上,要前置布防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等应急救援力量,确保突发险情时能够快速响应、高效救援。自然灾害客观存在,防灾先于救灾,防灾胜于救灾。高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要不断提升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水平,也要切实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全力防患于未然,才能抢大险救大灾。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应急管理部发布最新预警:今年我国地质灾害总体趋势接近常年,局部地区可能加重;今年汛期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事件偏多。针对当前形势,应急管理部等部门部署了相应的防范举措。

应急管理部自2018年组建以来,启动国家应急响应170余次,化解了洪涝、台风、堰塞湖和森林火灾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据统计,2018年至2020年,全国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因灾倒塌房屋数量、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分别比2015年至2017年降低36.6%、63.7%、31.3%。三年来,应急管理部坚持边组建边应急、边磨合边提升,中国特色大国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今年立夏节气刚过,南方已全面进入汛期,据最新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研判,珠江流域、长江流域、浙闽地区等部分南方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去年经受大疫大汛双重考验,我国成功战胜了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相关死亡失踪人数历史最低。今年,应急管理部等职能部门将继续提前部署,全力以赴做好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各项工作。

面对自然灾害,强化未雨绸缪的防患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大的灾害不是年年发生,但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是风险隐患防范应对的必要准备。根据目前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加强对现有防灾基础工程隐患排查,确保风险管控有效是当务之急。同时,应急管理部牵头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各地方应积极响应,严格执行到位,以利于摸清掌握重大风险隐患,加强源头治理。

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强化会商监测和提前预警,是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的重要保障。监测预警既要靠先进技术的“技防”,也要靠群防群治的“人防”。2020年特大洪涝灾害期间,无人机、即时通讯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监测预警的效率。又如,去年7月19日湖北恩施马者村发生山体滑坡,当地灾害信息员及时发现险情,附近村民提前36小时有序撤离,无一人伤亡。在灾害风险防范中,越来越精准、越来越高效的监测预警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灾害发生后,科学避灾、转移避险是有效减轻人员伤亡的关键性措施。数据显示,每年洪涝灾害中人员伤亡绝大多数是因为山洪灾害导致的。做好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三避让”,是防范应对山洪灾害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落实转移避险工作中“转移谁”“何时转”“谁组织”等具体细节,需要职能部门与地方及抢险救援队伍等密切配合、妥善对接,在灾害来临前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重点区域包括交通沿线、风景旅游区、工矿企业等,应加大精细化避险防范工作。

抢险救援救灾至关重要,但面对自然灾害,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往往更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果。在充分做好防灾工作基础上,应急管理部将前置布防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等应急救援力量,确保突发险情时能够快速响应、高效救援,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救助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今年的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应急管理部发布今年灾害风险预警,为强化全社会安全意识敲响警钟。自然灾害客观存在,防灾先于救灾,防灾胜于救灾。高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要不断提升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水平,也要切实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全力防患于未然,才能抢大险救大灾。(本报评论员 金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