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作教育焦虑“剧中人”
原标题:莫作教育焦虑“剧中人”
近期,不少教育题材影视剧聚焦当下父母的焦虑情绪,直击子女升学、出国留学、代际冲突等教育痛点,获得广泛关注。对此类剧情,光明日报认为,一方面引发观众的共鸣和讨论,另一方面贩卖教育焦虑。
电视剧一阵风,剧外人急红眼。对于影视剧呈现的戏剧冲突、贩卖的教育焦虑,家长大可不必过度代入、成为“剧中人”,应该理性刷剧、回归现实,用心投入亲子教育。不过,影视剧背后折射的教育现实问题,值得全社会深入思考。
为什么家长最后几乎都会选择“鸡娃”?许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当初说好要“放养”“佛系”,刚说完就被现实打脸成为“虎爸”“虎妈”。这是因为,在一大群放养的家长中,但凡有人选择了“鸡娃”,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会影响其他人也加入其中,直到“鸡娃”成本越来越高、收效越来越不明显、教育焦虑越传越广。
当教育资源竞争不可避免,家长能做什么?方法千万条,焦虑无效第一条。父母过度焦虑的后果,轻则是孩子之间暗自攀比,重则影响亲子关系,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不作教育焦虑“剧中人”,家长首先要有自己的节奏,要帮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向,要能允许孩子不完美,并把这种无条件的爱与接纳传达给孩子。
学校乃至全社会都不能太分裂。一边把所有评价指标都押在升学上,一边不厌其烦地劝说家长要“佛系”一点,这样反而会加剧焦虑。说白了,当下我们不缺共识,缺少的是共同行动。在家庭教育很难标准化的情况下,学校更不应置身事外,把素质教育当成“家长承包制”,而应该担负起校园教育的主体责任,一校一策化解部分焦虑。影视创作也应该多与教育行业专家接轨,与其煽风点火贩卖焦虑,不如为观众提供更大的反思空间和更多的可行路径。社会应该营造氛围鼓励新教学技术、推进现代教育公平。因为唯有打破不公,才能把教育焦虑连根拔起。(刘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