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
原标题:依法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
近期,《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通过审议,并将于6月1日起施行。根据《办法》,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观赏、科学价值和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将受到处罚,比如,剥损树皮、挖根、灌注有毒有害物质,将被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株古树,几多春秋。古树名木镌刻着岁月年轮,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它们用枝叶构成了一道道绿色风景。保护好古树名木,不仅是为地方留下生态名片,更是让一代代人的乡愁情思有了载体。
据媒体报道,许多古树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稀有珍贵,有很高的科研、观赏和经济价值。古树名木作为不可再生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被毁一株,就意味着一段历史的消失。当前,许多地方一些古树名木生长现状堪忧,福建省结合实际,及时出台古树名木保护法规,这样保护古树名木的举措,值得为之点赞。
古树名木保护任重道远。古树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沧桑岁月,如同一位位耄耋老者,体弱多病在所难免。除了自身衰老,影响古树生存的还有自然灾害、病虫危害、人为损害等因素。可见,古树要想“颐养天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相比自然灾害和病虫危害,对古树生存影响最大的还是人为损害。现实中,一些人受利益驱使,非法盗伐、移植、买卖古树以获取暴利,给古树造成了灭顶之灾;一些部门在开发建设中,不按规定避让古树,未按程序报批施工,对古树乱砍滥伐、挤占生存空间,这些都严重威胁古树的生存。此外,在古树树体上乱搭乱建、钉挂捆扎,在古树周边挖坑取土、堆放垃圾、焚烧物品等,都是对古树造成伤害的行径,必须予以重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各地各部门要为古树名木撑起法律“保护伞”,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清晰界定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明确保护责任和法律责任,细化古树名木的确认、普查、移植程序,细化古树名木保护规定,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法治保障。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列入地方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的责任主体和职责,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定期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合理设置保护标识,建立非国家所有的古树名木保护补偿机制,加大对古树名木养护资金的投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管护科技水平,促进古树名木健康生长。相关部门要依法管理,严格执法,依法严厉打击盗砍盗伐和非法采挖、运输、移植、损害等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行为,坚决杜绝随意移树、肆意毁树等现象,确保古树名木安全、正常生长。
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教育,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古树名木,让广大群众熟知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了解掌握保护古树名木的政策法规和知识,增强群众保护古树名木的自觉性,并形成社会监督、全民参与的保护局面,切实保护好每一棵古树名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