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住电瓶车进楼还得“治本”

北京日报 2021-05-21 17:43:23

原标题:拦住电瓶车进楼还得“治本”

成都一小区电瓶车在电梯内爆燃的新闻持续引发关注。北京消防部门提醒广大市民发现情况及时举报。据统计,5月11日至17日,12345收到市民相关投诉3000余件。而这几天,本市又发生了两起电瓶车火灾,且造成一人不幸死亡。

电瓶车进楼是个老问题,在一些城市,由此导致的火灾已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就北京来说,去年上半年共发生此类事故91起,导致4人丧生。“推电瓶车上楼,相当于埋下一颗不定时炸弹”,网友的评论绝非危言耸听。但现实尴尬又显而易见:每当悲剧发生,大家都心有余悸;可一旦事情降温,监管稍一放松,又一切照旧。

在安全问题上,确保万无一失,才能避免一失万无。道理大家都懂,为何抛诸脑后?里头有侥幸心理作祟,也确实存在客观原因。目前很多小区基础配套滞后,或是车棚不具备充电能力,或是充电车位供不应求,种种梗阻在无形之中导致人们“明知故犯”。充电难的根本矛盾未解,本应负起监督责任的物业,也常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敷衍了之。

挡住电瓶车上楼,必须严管重罚,但治本还得靠完善公共服务。规划了车棚、配备了充电设施的小区,应当做好设备维护和用户监督。而对于那些先天条件有限的老旧小区来说,补上这块短板并不容易。从资金来源到场地腾挪,都存在掣肘。但安全关天,再难也得解决。比如,有关部门可否“特事特办”,抽出专门公共资金?一个小区的空间有限,能否联合附近小区“挤”出一个充电站?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能再为“慢半拍”付出生命的代价和重大财产损失。

从本质上看,电瓶车的充电难题是城市硬件更新落后于民生诉求的一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超出了此前预想的迭代速度,不少社区、单位的供地和配套还是“历史限定”。另一边,各类民生诉求叠加。有人要求出行便利,有人主张环境安全,每种声音都有合理性,但交织在一起就可能彼此矛盾,解决起来又面临各种现实条件限制。放眼北京城市治理,停车位紧缺、老楼待装电梯、社区养老驿站不足等等,都是类似的“烫手山芋”。这也提醒有关部门既要加紧解决突出问题,也要举一反三、未雨绸缪,对于城市发展中一些未成气候的“苗头”问题见事早、行动早,为将来的治理争取主动权。

城市治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破题的过程,也是拓展“精治”内涵与外延的过程,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广大市民才能生活得更加安全舒心。(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