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聚力通“堵点”切实加强城市内涝治理
原标题:凝神聚力通“堵点”切实加强城市内涝治理
近日印发的《北京市城市积水内涝防治及溢流污染控制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简称《方案》)明确,到2025年,本市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重点道路要达到小时降雨65毫米不发生积水;中心城区其他道路及新城重点道路要达到小时降雨54毫米不发生积水;中心城区溢流口、跨越口在场次降雨小于33毫米时污水不入河。
近年来,各地切实加强防汛抗洪工作,加强城市内涝治理,防洪减灾能力显著提高。但每逢雨季特别是汛期,“城市看海”“汽车变船”现象仍然在一些城市不断出现,暴露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排水系统欠账多等问题,亟待认真解决。
加强城市内涝治理,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方案》明确了城市积水内涝防治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落实了责任部门,为全面提升城市积水内涝防治水平,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南。今年汛期已为期不远,为加强和保障防汛抗洪,保证现有排水系统畅通是当务之急。
比如,雨箅子是城市管道排水系统汇集地表水的重要设施,排水的第一关卡。既往,雨天泥沙、枯叶、垃圾等杂物导致雨箅堵塞,“不通则痛”的教训足够深刻。对此,《方案》强调要科学编制雨箅子“平立结合”改造等方面技术规范,采取雨箅子“平立结合”改造、更换旋流井盖等措施。这一规定抓到了点子上,是提高雨水收集和排涝能力的针对性举措。
又比如,智能化已成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当不例外。《方案》提出“实施积水点和排水管网监控”“完善积水内涝监测、预报预警发布与响应机制”等具体措施,有利于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以“智理”促“治理”,推动防汛排涝工作提质增效。
激励相关部门和单位担当作为,必须有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作保障。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4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加大指导、组织、协调、支持和监督力度,将内涝治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北京市《方案》提出“工程进展和治理效果纳入河长制监督考核和城市体检”。按照这些要求,亟须压紧压实责任,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完善内涝治理工作评估机制,进一步激发相关部门和单位落实责任的内生动力。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事件偏多。各地各部门应当凝神聚力,从管好每个雨箅子入手,从打通排涝系统“堵点”做起,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一件接着一件干,交出万无一失、安全度汛的优异答卷,不断提升城市内涝防治水平,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