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有多高贵,往往品质就有多朴实
原标题:梦想有多高贵,往往品质就有多朴实
5月24日上午,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长沙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袁老的遗体安放在鲜花翠柏丛中,覆盖着鲜红的国旗。明阳山下,人们手捧鲜花排起长队,送袁老最后一程。
现场情景令人泪目。那么多人自发为一名科学家献花、送行,从稚嫩小孩到耄耋老人,为一个人的逝世而悲悼,这是多么罕见的场面。共同的原因,就是感恩他对社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当袁隆平逝世的消息传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这种不相信的背后,是不舍得,是无尽的热爱。人们对袁隆平的热爱,不是高山仰止的敬畏,而是像对邻家老头一样的亲切。网上很多人管袁隆平叫“老爷子”,这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修饰的一种朴素感情。
作为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为什么那么受人敬爱?因为他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他曾说过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前者是为了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吃饱饭,后者是让天下人都能吃饱饭。为了这两个梦想,他数十年来心无旁骛,一心钻研,不辞辛劳,四处奔波。这是一个有大理想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袁隆平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和培育推广,使得国内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这个贡献是直接的、可感知的。有没有吃饱饭,大家的肚子最清楚,而多少粮食能养活中国人,可能袁隆平最清楚。作为粮食产量提高的直接受益者,人们对袁隆平及其科研团队有亲切感,是一种自然流露的情感。
为了梦想,袁隆平的韧性和坚持令人佩服。科学家是要坐冷板凳的,能坚持下来的人是少数。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研究杂交水稻,奔忙于田间地头,跟农民、农业、农村打交道。这样的科学研究,似乎不显得高大上,甚至低到“尘埃”里,挽起裤脚、手摸泥巴。这样的科学家,又怎能不让人尊敬?
袁隆平的梦想有多高贵,品质就有多朴实。他跟农业打交道,长得特别“农民”。他走在大街上,不认识他的人会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老农民。袁隆平一直保持了这样的生活习性,并没有因为当上院士了而有什么不一样。袁隆平多年来一直在湖南农科院门口一家小理发店里理发,5元剪一次,后来是20元。这样一个不摆架子、性格随和的院士,没有理由不让人喜欢。
袁隆平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无数人满怀悲切地缅怀他。人们希望,袁隆平身上那种专业、执着和朴实的精神能够延续下去,成为科研人员共同的风采。
古往今来的杰出人士,有的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有的把名字写进书里,而袁隆平把名字写在了金灿灿的稻田上,并永远留在人们的口碑里。
走好,老爷子!(魏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