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报告岂能现侮辱字眼?

新华每日电讯 2021-05-26 15:04:57

原标题:个人征信报告岂能现侮辱字眼?

日前,江苏南通市民房女士在查询个人征信报告时发现,其职业信息“工作单位”一栏中竟然出现了侮辱性字眼。事件起因是,房女士与晋商消费金融公司有贷款纠纷,该公司为催缴贷款,变相施压,在上传征信信息时,擅自填写诋毁性内容。被曝光后,该信息已被删除。

明显侮辱人格的信息,堂而皇之登上个人征信,长达数年之久,究竟是谁负责审核?哪些环节存在疏漏?是否存在利益勾兑?房女士的遭遇,是否个案?涉事金融公司为了催贷,还有哪些抹黑他人的违规操作?

侮辱性字眼出现在个人征信,追责问责不能“一删了事”,应深挖低级错误背后的根源,给公众一个明明白白的解释。

个人信用报告,记录着个人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办理房贷、车贷、信用卡审批,还有一些公司任职资格审查、员工录用,都依赖这份本该真实严谨的报告。如果数据填报失真,不仅会成为当事人信用生活的“污点”,严重干扰其正常生活,也将损害征信制度本身的公信力。

应该看到,自2006年正式上线以来,个人征信系统为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20年12月底,征信系统共收录11亿自然人、6092.3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而个人征信,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有关方面应以此事为契机,反思当前个人征信数据填报传送机制,及时查漏补缺,加强内容审核工作,让个人经济活动“有据可依”,让征信报告每一个字“有据可查”。(本报评论员刘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