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出行之路越走越宽敞

光明网 2021-05-27 15:26:05

原标题:让绿色出行之路越走越宽敞

拓宽1米的自行车道、专属骑行者的“左转绿灯”、在全国创新设计的“自行车优先”标识……据报道,短短两个月,不少在北京二环路上骑车的市民已经感受到了这些人性化的改变。这源于北京交警正在推动的二环路沿线慢行系统的改造升级工作。据悉,这项工程预计6月底可全线完工,二环辅路的非机动车道宽度将从2米左右普遍提升至3米以上,最宽处能达到3.6米。

“从2米左右普遍提升至3米以上,最宽处能达到3.6米”,这次改造,力度够大、“视野”够宽阔。看得见的是自行车道变宽,感受得到的是绿色出行越来越有保障。

与驾驶机动车相比,骑自行车显然更环保。在北京这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自行车,有报告称,2019年,北京市自行车骑行量达到5.4亿人次,占比为6.4%。出行者有意愿骑行,政府也鼓励绿色出行,在这种背景下,出台鼓励绿色出行的政策、完善绿色出行的基础设施,势在必行。

但是,道路是有限的,自行车占道多,机动车占道恐怕就会变少,比如,北京市交管局秩序处优化科负责人称,“原先是把空间留给汽车,现在是在保障机动车出行需求的前提下,把更多的空间留给非机动车,大部分改造后的二环辅路非机动车道的宽幅要比机动车道还要宽。”那么,如何平衡两者利益,实现多赢,则考验职能部门的治理能力。

从拓宽非机动车道,到加装非机动车左转信号灯这些“大工程”;从改造公交车站,到在一些地段试点“左转信号灯”……一系列优化通行秩序的措施落地后,取得了明显效果。更值得欣喜的是,根据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数据显示,二环路的慢行系统经过改造后,机动车通行速度非但没有降低反而还提升了。

北京这场车道改造的“实验”,带给我们诸多启示。首先,城市应不折不扣落实以人为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果连自行车道都被侵占,连绿色出行都变得奢侈,这样的城市无法让生活其中的人感到美好。以人民为中心,应体现在行动中,这需要决策者多与民众互动,多倾听民众呼声。

其次,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推动绿色出行,看似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关乎百姓获得感,关乎城市治理能力。北京推出的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已经开通两年,通行超318万人次、减碳800吨,这说明城市治理找对了路就能事半功倍。

最后,建设生态文明没有回头路。中国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央已经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一再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反对奢侈浪费,鼓励绿色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北京大力推进绿色出行,称得上率先垂范。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多策并举,需要抓铁有痕,也需要全民参与。近年来,北京持续推动慢行交通出行品质的不断改善,慢行出行比例从39.3%提升到了46.7%,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参照。

当然,做得好和做得完美之间,还有不小的距离。“消失”的自行车道:隔离护栏被随意移动;“无奈”的设计:同方向的自行车“对冲”行驶;“硬停”的大巴车:骑车人小心“鬼探头”;200米长路段6个公交站牌:骑行者和乘车者撞满怀;正规停车位占据非机动车道,仅留给自行车半米;“霸道”的共享单车把非机动车道当“停车场”……近期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委实不少,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消除,不仅影响城市形象,也带给民众糟糕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9年,交通运输部等12个部门和单位就制定了《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摆在各地各部门面前的迫切任务是,切实推进绿色出行发展,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努力建设绿色出行友好环境、增加绿色出行方式吸引力、增强公众绿色出行意识,进一步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水平。这项工作千头万绪,但不能不做。惟有做得出色,持之以恒,才能让城市更宜居,带给民众更大的归属感。(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