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护航,性教育能顺利进入中小学课堂吗

光明网 2021-06-03 16:35:42

原标题:法律法规护航,性教育能顺利进入中小学课堂吗

6月1日,教育部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对预防性侵害、性骚扰的现有制度进行了系统整合,并特别提出,要求学校对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提高学生们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意识和保护能力。

在此之前,去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已明确提出: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这么高规格的法律法规保驾护航,能让向来“羞答答”的性教育顺利落地校园吗?实际上,提倡对中小学生开展性教育,这一呼声已由来已久。在历年两会上,也不乏代表委员就此提出议案提案。这些年来,各地性教育进课堂的尝试也不算少,但与专家的大力支持不同,性教育的实践却经常引发家长的不满,甚至闹出舆论风波,屡屡夭折,可以说“命运多舛”了。

2017年,浙江杭州萧山某小学的性教育读本《珍爱生命》被家长举报,认为其尺度太大、画面过于直白。随后,这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精心编纂的读本被下架。而在此前,被誉为“北京市首部性教材”的《成长的脚步》,因内容“过于直接”“尺度太大”,陷入舆论纷争。上海首本性教育教材《男孩女孩》刚上架就尴尬停售……

可以看出,虽然从总体上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但舆论对这一问题仍然存在着认知断层,并未完全取得共识。这也导致了性教育在实践中的举步维艰。一方面认为开展性教育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则谈“性”色变,担心“教坏了孩子”。

但是,正如网友所说的,“不要嫌性教育太早,因为坏人不会嫌你的孩子太小”。性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也是这么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致力于推动这一事业的原因。

那么,家长的反对就是无理取闹吗?恐怕也不能完全这么认为,毕竟他们是孩子的第一负责人。无法取得家长配合的教育,必然难以成功。因此,要落实好性教育,首先必须正视并回应家长的担忧,填平社会的认知鸿沟,让家、校取得共识,同向发力。

实际上,大多数家长对性教育的态度也不是完全反对,更确切地说,他们是在犹豫、观望中纠结。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也并非毫无意义。

比如,家长所反映的教材内容“过于直白”、老师讲解“过于直接”等问题,实际上就涉及了当前性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两大问题,优秀教材的编纂和专业师资的储备。以杭州被家长举报的《珍爱生命》读本为例,虽然总体上是一本优秀的读本,但是其中的一些细节,也不是没有商榷的余地。因此,在编纂教材、选择教材的过程中,不妨引入家长、社会的参与,在多方讨论中取得共识,选出最适合的教材。有了教材,怎么教也很重要。很多学校并没有专业的老师,往往是由其他科目老师兼上性教育课程。在课堂上,老师只会照本宣科,甚至自己也遮遮掩掩。这样的课堂显然效果不会好,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

无论如何,相关部门重视青少年性教育,是值得点赞的进步。只是,性教育与私密行为紧密相关,其尺度的把握,需要在实践中综合各方意见,促进共识的形成。有了法律法规自上而下的保驾护航,还需要公众自下而上的认同配合,才能让性教育真正发挥作用,护佑孩子的成长。(土土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