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毕业生做“保姆” 消除偏见才能少些质疑

民主与法制时报 2021-06-04 19:09:40

原标题:清华大学毕业生做“保姆”消除偏见才能少些质疑

近日,一家政公司在某平台发布清华大学毕业生求职保姆阿姨管家一事引发热议。家政公司发布的简历显示,女生年龄29岁,清华大学毕业,曾做过家庭助理。近日,该家政公司人员告诉记者,该女生学历无假,可在网上查询。工作人员称这样的人才很少,但也有研究生、“海归”来做保姆管家,工作内容主要是带孩子、做全科辅导,年薪一般在50万元左右。(5月30日《成都商报》)

近年来,不仅是国内知名大学毕业生,还有一些国外名牌大学的“海归”,也同样在求职家政工作,或者是已经在从事家政工作。但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遭遇了网友不小的质疑和争议,焦点集中在如此优秀的人才去从事“保姆”工作,是不是一种大材小用?会不会造成国家人才资源浪费?毕竟这些从事家政工作的高端人才,他们当初所学的专业,似乎都和家政行业无关,那么这些学习经历岂不是成了一种浪费?

有此质疑和争议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思想观念上的偏见:一是对“保姆”等家政行业的偏见,把这些工作想象成低人一等、“侍候人”的职业;二是对高学历人才的偏见,认为他们只有从事那些“高大上”的职业才是正常的。

所以,要想让公众少些对清华大学毕业生做“保姆”的质疑和争议,需要社会大众消除传统偏见。

2019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就提出,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并提出了“原则是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和若干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开设相关专业”的目标。

与此同时,当下一些“金牌保姆”“金牌月嫂”往往月入数万元,高额的薪酬足以说明保姆等家政服务职业已不是低端行业的代名词。很多人以为从事“保姆”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做的还是传统保姆所做的洗衣做饭照顾孩子的工作,这显然是一种误解。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家庭之所以能够花费一年四五十万元的年薪聘请高端保姆,看重的就是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更类似于“管家”。

抛弃固有的偏见,积极拥抱新生事物,才能让我们对“清华保姆”的评价更加客观。无论是出于个人兴趣还是行业本身的薪资水平、发展前景,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生以及“海归”们从事家政服务行业,都是其个人选择,都需要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