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应该是“消防志愿者”
原标题:人人都应该是“消防志愿者”
6月2日,河南平顶山市卫东区某地发生火灾,一位物业大爷将水枪扔到起火点附近,转身打开消防栓,随后快速翻越护栏,抱起水枪开始灭火。为将火势彻底熄灭,他爬上墙继续扑救,最终在消防员赶来之前将火势熄灭。围观的路人惊呼:这位大爷太帅了!
普通人的义举总是让人感动,给人带来满满的正能量。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这位河南大爷让人们领略到了硬核灭火的风采。人们对他的义举赞不绝口,既是感慨高手在民间,也是希望我们的身边可以多些能使用消防栓的人,能在关键时刻护佑大家平安。
无独有偶,同一天,一则“家中起火妈妈慌乱,10岁儿子冷静救火”的新闻冲上了微博热搜。说的是,广西柳州一户人家电表冒烟起火,母亲正不知所措的时候,10岁的儿子立即冲上楼拿灭火器,淡定地用灭火器对准火源将火扑灭。事后,消防员找到这名男孩,并赠予“消防志愿服务证书”。据介绍,男孩的消防知识是之前在学校学到的。无论是“河南大爷”还是“10岁男孩”,虽然他们救火的地点不同,情形不同,但都能临危不乱,凭借“一技之能”有效处理火灾事故。
《中国消防年鉴》的统计表明,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的火灾达19万起,上千人在火灾中丧生,其中80%的火灾完全可以在发生初期被扑灭。然而,时至今日,不少人并不知晓消防安全常识,也不会使用消防器材。广东省的一项调查表明:公民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仅为65%,70%的受访者不掌握高层建筑火灾的正确逃生方法,41%的受访者不会正确使用消防设施器材。这足以引起公众的警惕和反思。
令人忧虑的是,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小火亡人”事故频发,人员伤亡较多。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火灾和警情初步统计结果,今年一季度全国共接报火灾17.6万起,其中居住场所火灾亡人数,占建筑物火灾亡人总数的82.1%。社区是突发事件的主要承受主体和第一响应主体,提升公众的应急技能当从社区入手。对此,一些地方已作出了积极探索。如北京市朝阳区于2020年启动“应急志愿者技能提升项目”,组织43个街乡的应急志愿者、应急志愿服务队围绕“消防、医疗、防汛、备勤、心理服务”五个应急服务主题展开培训和实操演练,从“专业赋能”“应急演练”“应急科普”三个方面强化基层社区应对和解决突发事件能力。期待各地借鉴北京的做法,并拓展培训规模,建立完善社区消防安全培训机制,邀请专业人员定期向广大居民传授防火知识和扑灭初期火灾技能。
危险有时是如此迫近,生命有时是如此脆弱,面对突发火灾,自救才是根本,人人都应该是“消防志愿者”。我们每个人应主动学习消防安全常识,掌握应急技能。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在居住的小区、工作单位,或者是其他场所,都保持足够警醒,助力消除安全隐患,用积极的配合、共同的努力,实现防患未然、防微杜渐。
有专家指出:“公民参与公共应急管理所具有的多元性、互助性、民间性,不但弥补了政府工作的不足,同时通过监督和倡议,可以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决策及施政能力。”各地政府应加强组织引导,想方设法激发、动员群众力量,让更多的人掌握消防技能,使越来越多的社区拥有自己的应急队伍,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最大程度地控制、减轻和消除火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杨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