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区域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之路

中国教育报 2021-06-28 11:40:38

原标题:走好区域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之路

2020年以来,福建江夏学院全面落实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任务,“轴轮协同”构建整体转型框架,“六维立体”促进校内外资源高效配置、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产教深度融合。

全方位构建整体转型框架。学校以建设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中轴”,结合地方需求、行业需要以及办学实际,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建设、应用型学科建设、产业学院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四位一体”结构体系,推进全领域、全方位、全方面综合改革,形成了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改革路径和发展模式。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建设为“两轮”,围绕学科方向、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五大要素,对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基本条件,有机结合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实现三大发展目标的空间性同步、结构性衔接、功能性支撑,转型发展能级与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成型。

全精度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学校科学判断赶超时期学科发展地位,制定实施《学科建设管理办法》,聚焦“打造一流本科专业,推进新文科、新工科建设”,聚焦产业链、创新链,创新打造“江夏版”学科发展新型体系。学校积极推进专业与产业规划衔接,统筹布局专业结构,加强新增设置、撤并调整、结构优化的精准管控力度;推动法学蓄力发展、土木工程提档升级、工商管理升级改造、电子科学与技术弯道超车、应用经济学提质强效及其他学科加快发展,重点培育4个校级应用型学科,提升标准化建设通达能力,打造特色优势学科新高地;全面对接国家一流专业标准体系,巩固提升省级一流专业的引领地位,增强面向一流专业培育项目乃至各专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强跨领域合作,探索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机制,组建了财富管理、跨境电商、智能光电子、审计与财务服务、现代社区服务等跨学院专业群,创设装配式建筑、财富管理、资产评估与财务服务、数字经济、联发物业与议和劳动人事等产业学院。这些措施,极大地加强了产教合作,有序推动了专业链产业动能提升和发展要素双向流动。

全效度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学校重塑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实践性、岗位性“三维”进阶结构,形成校企(行业或政府)人才培养方案二元制定、课程教材二元开发、实习实践基地二元建设、教师队伍二元组成、科研创新二元协同、就业创业二元促进的全方位新型“六个二元”结构,创新形成“订单培养”“加餐培养”“预就业创业”“学训赛创融合”“三三”制及工作室、分段式培养等多种混合式人才培养模式。融资租赁订单班由校内教师和行业企业精英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内容、编著教材、授课和考核。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更是由企业专家直接授课,部分学生直接在企业完成毕业实习。联发物业产业学院人才产业班则采用“加餐模式”,即在不影响学生正常上课的前提下,聘请专业咨询顾问和企业高管,通过周末和晚上授课方式为学生“加餐”提供实践技能训练。

全向度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学校新订、修订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机构建设与管理、成果认定等规章制度,贯穿“培育—申报—管理—成果—转化”全链条,覆盖经费管理、纵横向项目、平台机构、科研团队、成果转化等各领域。学校围绕政府决策咨询或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构建以解决重大问题为导向的科研平台。目前,学校有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社科研究基地、省重点实验室、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17个,省级学会和研究会4个。其中,“数字福建智能家居信息采集及处理物联网实验室”是福建省首批入选的10所高校类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之一,“福建省环保节能型高性能混凝土协同创新中心”是首批全省15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还积极“借船出海”,与福州大学共建“场致发射显示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稀土与钙钛矿量子点发光材料与器件实验室”“福建省金融科技创新重点实验室”,为解决福建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提供基础性、前瞻性的科技支撑。

全准度提升区域服务能力。学校整合资源采用“多元三高”模式:高点起步,扩宽资源来源渠道;高位嫁接,促进合作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高标定位,合作领域由窄向宽发展、合作程度由浅向深推进。学校与海峡人才市场、网龙公司等100多家知名行业企业形成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与近30个政府部门签订实施合作共建协议,与省委省政府信访局、司法厅、知识产权局分别共建信访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院、司法行政工作研究基地、知识产权法律与实务研究院,成立福建江夏学院阳明学研究院;围绕海法与自贸港区、涉台法律、数字金融、金融乡村振兴等领域,建设了一批特色智库,如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海法与自贸港区建设研究中心”等。(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