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中小学上课时间必须因地制宜科学决策
原标题:推迟中小学上课时间必须因地制宜科学决策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河南洛阳网友反映“中小学推迟上课时间与家长上班时间冲突”的问题,洛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回应称,对提前到校的学生,能安排其有序进入校园,不会强求家长必须在7:50才能送孩子。媒体记者注意到,近期,陕西铜川和安徽合肥也有网友反映学生上课时间和家长上班时间冲突的问题。
今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一些地方中小学推迟上课时间,基本上就按这一通知规定的时间执行。
推迟上课时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但是,这必须因地制宜,要充分听取家长和学生的意见,不能变为形式主义,增加家长和学生的负担。
如果学生就住在学校附近,上学可自己步行到校,无需家长接送,那么推迟上课时间确实可以让学生们多睡一会儿,不必那么早就起床去学校。这也是推迟中小学上课时间决策考虑到的主要情况。但是,我国中小学生并没有做到完全就近入学,有的学生住得较远,需要父母开车接送。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推迟上课时间就可能打乱家庭原来的生活节奏。推迟上课时间,可父母还得按上班时间出门,如此,如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那家长就会很为难。
减负和推进手机管理、作业管理、睡眠管理等五项管理,都要务求实效。事实上,多年前,就有一些地方探索推迟上课时间,但由于存在不衔接问题导致推迟上课无法坚持。
因此,是否推迟上课时间,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决策。如果调查下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家庭都存在推迟上课时间后的送孩子难题,那就不宜推迟上课时间。而如果只有少数学生家庭反映推迟上课时间有难题,那针对这些少数学生,学校可制订学生提前到校衔接方案,在正式上课前组织早到校的学生参与晨练或晨读活动。
从保障学生睡眠角度看,有关部门在检查学校是否落实“睡眠令”时,也不能一刀切,看到校园里有早到的学生,就认定学校没有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即便推迟上课后,学生能多睡一会,但如果学生的考试、升学竞争压力不减轻,照样难以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要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还必须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回归到关注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而不是把学生培养为学习机器。(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