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成多项动保成就,生物多样性保护还需人人参与

光明网 2021-07-09 19:39:46

原标题:达成多项动保成就,生物多样性保护还需人人参与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同日,湖北荆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在荆州石首市上津湖一带,首次拍摄到了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堪称鸟中“大熊猫”的青头潜鸭。在我国黑龙江大兴安岭、云南腾冲、四川攀枝花等地,近期都出现了青头潜鸭。今年6月,湖北潜江有市民在汉江潜江段发现江豚出没,这是近30年来潜江首次发现江豚活动。

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降级、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在多地出现、近30年来首次发现江豚活动,每一项成就,都有力说明我国生态保护已进一步优化,更体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由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组成,上述新闻更多体现后两个。物种多样性即丰富的生物资源,展现生物之间、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不断变好,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的多项举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的出台,标志着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国土空间划定三线三区,严格管控所有的重要生态空间,凡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要求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系统不独立,无疑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严格的空间保障。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也为国家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加强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有助于种质资源的永续生存。就拿大熊猫举例,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才使得野生生物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但是,要加大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还需在三个方面更加完善、细化。首先,自然保护区的空间结构还需更合理布局。像大熊猫的栖息地就仍有完善空间:2016年国家林业局的调查表明,大熊猫仅分布于川、陕、甘三省的狭窄地区,大熊猫野外种群被分割成33个局域种群。对于大熊猫这类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可采取去除胁迫因素、建设生态廊道等保护保育措施,提高保护系统的完整性。其次,还可以加强保护区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开展试点示范,逐步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后,要同时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探索建立自然保护区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加强执法检查,不断提高保护区的管理质量。

近年来,我国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环保交流合作,实施一大批生物多样性合作项目。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参与者、贡献者与引领者,深刻诠释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正因如此,美丽中国更需要所有人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人人议生多、人人爱生多、人人护生多、人人享生多”的浓厚社会氛围。在这方面,可从开办学校第二课堂做起,开展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也可提高生物多样性公众参与的广度、深度与专业度,让更多人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让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形成社会共识,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久之计。(张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