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文书籍走出“零借阅”要打通哪些环节
原标题:盲文书籍走出“零借阅”要打通哪些环节
最近一年,《半月谈》记者在山东多地图书馆调研发现,视障阅览服务区闲置是常态。在山东省图书馆的视障数字阅览室书架上,陈列着文学、心理学、医学等多类盲文书籍。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馆藏的2000余册盲文书,这两年几乎是零借阅。青岛市图书馆视障数字阅览室平时也没有读者来。
相比普通图书,盲文图书出版印刷成本较高,大约是普通文字图书的20倍,盲文图书的编辑校对、印刷制作,也需要工作人员付出更多,出版周期会因此拉长。这使得盲文图书的定价要高于普通图书,而通过到公共图书馆借阅盲文图书,一定程度能够降低盲人群体的阅读成本,丰富盲人群体的文化生活。
如今可供盲人选择的阅读形态更为丰富,除了单一纸质盲文图书外,各地建立起数字图书馆,提供包括电子版盲文、有声读物等阅览服务。公共图书馆为此要购置相应的数字终端和辅助设备,增加工作人员的配备并做好设备管理维护。如果费尽辛苦建起来的图书室和数字资源被闲置,无疑是一种浪费。
从报道来看,盲文图书“零借阅”有多方面的原因。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半径有限,读者借阅图书后需要定期按时归还,否则要交滞纳金,这样读者不可能跑太远的路去借书。即便盲人群体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前往图书馆借阅归还图书的过程,要比普通人面临更多困难,花费更多的力气。这再度说明社会适盲环境的建设环环相扣,哪个环节出现“障碍”,都可能影响盲人开展正常的社会活动。
因此,除了把公共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完备外,城市无障碍设施是否健全,同样影响着盲文阅读资源的使用效率。很多地区为了打破这些客观限制,已开始尝试组织工作人员、社会志愿者,义务将图书送至盲人家中,或者将图书资源分散至社区图书室,这样极大地便利了盲人借阅归还图书。
让盲文图书走出图书馆主动走近盲人,能起到推广盲文的作用。2018年7月1日,《国家通用盲文方案》正式实施。盲文是盲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盲人如果不具备盲文阅读能力,学习知识的路径会变窄,还会给自己参与社会生活带来困难。盲文书籍走近盲人生活,那么自然会强化盲文的学习和应用,从而促进盲文的推广普及。
避免盲文图书的闲置浪费,要持续优化供需匹配,精准收集读者阅读需求,通过分散流通等手段打破馆藏资源静止不动的局面。《半月谈》的报道提到盲人学校的教辅资源非常紧缺,这为公共图书馆改进服务提供了一个方向。公共图书馆采购图书时不妨稍微向特色盲文教辅图书倾斜,通过在盲文学校设立分馆的管理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互通。在盲人活动比较聚集的场所,也可以设立盲文图书流通点,方便盲人借阅。
各地图书馆还可以联合残联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对盲人读者的吸引力,最终把闲置的资源盘活。比如,可不定期地举办盲人读书交流活动,组织电脑操作或数字阅读培训,从以前单纯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扩展至对盲人群体的精神文化服务,从而更好地保障他们平等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白毅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