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原标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近日,备受市场关注的上半年金融数据出炉:前6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76万亿元,同比多增6677亿元;M2余额231.78万亿元,同比增长8.6%;社会融资规模余额30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金融总量适度增长,流动性合理充裕,为持续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态势、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注入了金融活水。
看待经济数据,“量”是重要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质”。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达12.3%,在去年同期信贷高基数的情况下保持了平稳增长,成绩可喜。而更让人欣喜的是,透过增长的信贷数据,我们看到了今年信贷投放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导向、持续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导向,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中长期贷款增加了6.62万亿元,同比多增1.77万亿元,显示金融机构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特别是作为实体经济主体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实现高增长。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6%,比上年同期高16.9个百分点,比全部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高24.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长46.3%,保持较高增速。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导向,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上半年,企业贷款合同平均利率为4.41%,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新发贷款合同利率5.18%,分别比上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低0.3个和1.06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合同利率4.13%,比上年同期低0.25个百分点。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导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一季度末,我国宏观杠杆率比上年末低2.6个百分点。影子银行类资管产品、非标债权、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的循环规模分别比历史高峰下降五分之一、近四分之一、近五分之一。金融部门探索形成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模式,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果。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也是金融立业之本。任何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石。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提升金融业自身发展水平,都要求金融业牢牢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金融系统展现了责任担当,全年为实体经济合理让利1.5万亿元,为企业应对外部冲击、增强生存能力、激活发展动能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经济恢复不均衡,巩固稳定恢复发展的基础仍需努力,加之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也让一些小微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等经营困难,需要金融系统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近期,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推出进一步降低支付手续费等措施,并降低自动取款机(ATM)跨行取现手续费,预计每年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减少手续费支出240亿元,其中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160亿元。7月15日,央行全面降准也将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这些措施,必将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澎湃动力。而实体经济的旺盛活力,也将成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展望下半年,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需要金融系统牢牢树立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更好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驰而不息。(吴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