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网络有害内容之外,更要扭转不良网络文化
原标题:清理网络有害内容之外,更要扭转不良网络文化
为营造未成年人良好上网环境,有效解决网络生态突出问题,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解决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
暑假期间,广大未成年人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而互联网无疑是学习、娱乐、消费的重要场域。目前,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学习、听音乐、玩游戏、聊天是近几年未成年人中排名靠前的网络活动。结合未成年人网络使用情况来看,开展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行动,重点解决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正当其时。
构建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需要企业自律,更需要监管发力。日前,针对网络平台传播儿童软色情表情包、利用未成年人性暗示短视频引流等问题,网信部门依法约谈平台负责人,责令限期整改,全面清理处置相关违法违规信息和账号,并对平台实施罚款处罚。对于平台传播儿童软色情表情包,利用未成年人性暗示短视频引流等问题,企业要端正坚守社会责任的态度,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放在“流量”之上,通过青少年保护模式等技术手段,给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干干净净的网络空间;同时,对于把关不严、落实不力的平台,监管部门要主动、及时出手,该罚的罚、该关的关,绝不姑息。
相对而言,涉黄等有害内容直接污染未成年人的心灵,也是对互联网空间显性的污染和破坏,而平台所塑造的网络舆论生态、网络行为规则是另一种隐性的污染和破坏。它就像一双看不见的手,影响着未成年人价值观,培养网络使用者的行为乃至思维方式。一个糟糕的网络舆论生态,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危害与具体的有毒内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亟待治理处理。
人人都有麦克风,但很多情况下,网络平台上的讨论比的不是谁有理,而是谁的观点更激烈、更极端,更具情绪化和煽动性。在这种舆论生态下,事实真相稀缺,理性思考变得越发艰难,戾气也越来越重。网络空间的讨论尤为激烈,但有价值的对话很少,更多的是互撕谩骂、拉踩引战、刷量控评,甚至是人肉搜索、人身攻击、恶意举报等网络欺凌和暴力行为。由此,形成了轻内容、重情绪的表达方式,争议性话题增多,虚假信息泛滥,舆情快速翻转,不断聚集着社会负面情绪。
所以,此次专项行动将网络“饭圈”乱象问题、不良社交行为和不良文化问题纳入重点整治内容。就是因为在这种舆论生态之下,不良导向扭曲了青少年价值观。
整治网络环境,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不仅需要清理那些有形的有毒有害内容,更要防止不良网络文化这种无形之害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李一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