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骑手劳动权益还得靠制度
原标题:保障骑手劳动权益还得靠制度
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送餐员考核要求,督促平台和第三方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外卖骑手参加社会保险,鼓励探索提供多样化商业保险保障方案……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意见,对保障外卖送餐员正当权益提出全方位要求,其中完善骑手社会保障的条款在业内掀起不小波澜。
这些年,外卖骑手劳动权益保障过低问题一再引发讨论,“一旦出事,几无赔偿”的维权困境更屡屡挑动社会敏感神经。曾有报道显示,近六成骑手都没上社保,不少人唯一的保障就是“自费购买的1.06元意外险”。细数造成种种维权窘境的原因,往往绕不开一个“利”字。对平台来说,完善劳动保障就意味着经营成本增加。加之,外卖行业靠“铺摊子”打天下,竞争相当白热化,一来二去,牺牲基层骑手权益以保障利润就成了“明规则”。如今相关部门瞄准行业痛点建章立制,从制度上为完善外卖骑手的劳动权益提供指引,值得肯定。
广大骑手的劳动权益,终究得靠制度来保障。当然,把好事办好并不容易。需要看到,意见仅要求平台或第三方为建立劳动关系的骑手参加社会保险。而眼下,大多数网络平台都采取众包模式,骑手相当于打零工。许多人没有签合同,一些人即便签了合同,也是和下游公司签的“劳务合同”,而非正经的“劳动合同”。劳动关系不存在,所谓“缴社保”就难有硬约束,而劳务关系之下,权益基本由双方自行协商,参保更是充满变数。如何在接下来的实践中,进一步保障好“零工骑手”的劳动权益,还有待相关政策继续细化,有赖各地积极探索。
补上外卖骑手的劳动权益漏洞,不仅是出于法治化、人性化的考量,也关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眼下,中国外卖市场早已成长为规模惊人的巨无霸。如果说过去数年间,外卖行业迅速做大,一定程度靠的是低廉的用工成本,那么随着社会对行业考量评价标准升级、劳动者权益保障水位提升,轻量重质、爱护人力、注重安全就成为了新的着力点。坚守法律底线,承担社会责任,疾驰的外卖行业必须抓紧跳出陈旧赛道,加速向通过创新获得盈利的更健康模式转型。否则,一味靠压缩人员劳动保障来增收,只会输了人心,自毁口碑。
人社部数据显示,现在每天“跑在路上”的网约配送员已达百万级,这一新兴职业也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将好制度落实,提升每一位骑手的获得感安全感,也是在为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积累经验。(范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