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立后破纠正运动式“减碳”

经济日报 2021-08-02 16:37:50

原标题:先立后破纠正运动式“减碳”

近日,全国用电负荷和日发电量突破历史峰值,华东、华中、南方3个区域电网和上海、江苏、浙江等12个省级电网用电量均创历史新高,部分地区高峰时段出现用电缺口。

用电量是经济晴雨表。这一数据表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较高。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6月份第二产业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贡献率约60%。同时,这也把一个关系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现实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在一个工业化尚未完成的大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如何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能源供应的同时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回顾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他们大多是工业化行至尾声,在第二产业向国外转移、国内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的背景下,逐步实现碳排放到达峰值,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自然达峰。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无疑是一场硬仗,需尽早规划,及时行动。正因此,“十四五”成为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碳达峰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今年的重点任务。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是尚处工业化中期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链中仍处中低端,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仍达56.8%。未来一段时间,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能源需求仍会继续增加,立足国内保障能源供应不容小视。

同时应该看到,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突飞猛进,成本迅速降低。以光伏发电为例,10年前光伏发电成本还是煤电的5倍,现在已远低于煤电成本。但是,新能源替代是战略性和长期性的统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特点,太阳并不总是朗日,风也不会永动,高比例间歇性能源接入将对电网安全性造成巨大冲击。正因为上述原因,新能源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要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需要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以防出现更大规模的资源闲置,这是一项艰巨且急迫的重大任务。

因此,应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科学把握工作节奏,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把碳达峰当成碳冲锋不行,不能不顾经济发展需求轻率冒进,既要快马加鞭,又要蹄疾步稳,把工作落到实处。短期内过快过猛关停煤电机组不可取,否则可能影响能源供应安全。把碳达峰、碳中和当概念炒作更不可取,碳达峰、碳中和绝不是一场资本狂欢。把实际问题简单化的做法,值得引起重视。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应充分认识到,碳达峰、碳中和契合高质量发展理念,是符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自觉选择。这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是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的重塑,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我们应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障能源安全,积极发展新能源,加快构建安全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应以更大力度节能降耗。我们应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反对奢侈浪费,鼓励绿色出行。说到底,碳达峰、碳中和应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事情。(金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