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中小银行机构评级调整

经济日报 2021-08-09 14:17:54

原标题:客观看待中小银行机构评级调整

在经历包商银行、锦州银行等多家高风险中小银行的风险暴露和处置之后,中小银行的风险状况一直为市场所关注。据报道,今年以来,多家城商行、农商行主体信用评级遭“降级”。

近年来,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监管部门加强对中小银行机构的引导,鼓励支持地方中小银行机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尤其是回归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同时,指导中小银行机构完善公司治理,做实资产分类,提足拨备,多渠道补充资本,努力化解金融风险,提高经营的稳健性。

不过,受经济整体增速放缓影响,尤其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冲击,由此也导致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要客户的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增加,资产质量下降。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与去年底相比,城商行的不良率上升0.1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下降7.63个和0.29个百分点;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下降0.25个百分点。

从相关信息来看,导致中小银行机构评级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银行自身信贷资产质量下降、资本充足率下降,使得盈利能力弱化,经营压力加大。二是受区域经济增速放缓、信用环境不佳等外部环境影响。三是银行公司治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由此,有人担心银行评级下调会成为普遍现象,其实,“降级”只是个别现象,并不普遍,不会影响银行业整体稳健经营。为应对不良贷款可能会增加的影响,在此之前,监管部门就已经采取相关措施,督促银行机构积极应对经济转型发展和疫情对贷款质量的影响。在应对疫情影响期间,监管部门继续“松绑”不良贷款,提高容忍度,并且鼓励银行提足拨备,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避免风险积累。

不过,仍应采取积极措施,引导支持中小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一方面,中小银行机构要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地方中小银行机构在地方具有人缘、地缘等多种优势,了解地方经济结构、特色及发展战略,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符合自身实际。要转变经营理念,避免盲目扩张和违规竞争,努力降低负债成本,拓展盈利空间,增强盈利能力。同时,杜绝贷款垒大户和行业过度集中问题,应针对地方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实际,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金融产品,努力提升客户体验,为其提供便捷化的金融服务,培养客户的忠诚度。要强化贷款“三查”,严格管控信贷风险,加大不良处置力度,提升风险管理与经营能力,确保稳健经营。

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完善“三会一层”职责定位。尤其是要加强对大股东的管理,防止大股东违规抵押银行股权和对银行正常经营的非法干涉。积极吸收优质股东参与银行治理,确保股东的稳定和有足够的能力为银行补充资本,避免由于股东的经常变动给银行造成声誉风险。

此外,应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中小银行应注重考虑内源性资本补充,在利润分配上要留有积蓄,留足发展后劲,避免分净吃光。在外源性资本补充方面,要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财政注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为地方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同时,还可探索让中小银行通过资本市场等方式筹集资金,补充资本。(李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