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打铁”,也须低后手

大众日报 2021-08-15 17:18:15

原标题:网络上“打铁”,也须低后手

8月9日,作家莫言开设微信公众号的消息传开后,引发众网友围观。莫言想通过开设公众号,发布一些最新的创作信息以及对创作的一些感悟、看法,同时展示一些作品的片段。

在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中,“老莫”插播了一条快问快答形式的短视频。其中,在回答“最想对年轻人说的一句话?”时,莫言给出了“那我会真诚地说:向你们学习”的答案。笔者注意到,莫言公众号的简介为“我是莫言,我想和年轻人聊聊天”。

莫言之所以要向年轻人学习,不是因为年轻人更理解当下或未来,而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构成了未来。细究起来,这不是莫言第一次拥抱新媒体。十多年前,他就开设了微博;2019年底,他与好友开设“两块砖墨讯”公众号;去年7月,他曾试水直播,在至少150万围观群众中,开心聊新书《晚熟的人》;之后,他还以短视频创作者身份,用地瓜味儿的山东普通话与读者分享新书。

人们对待世界的态度,就藏在对待年轻人的态度里。通读“莫言”公众号的内容,文章短小精悍,并与自嘲的表情包、视频等混编,是年轻人喜欢阅读的“公号体”。这位66岁的年轻人“老莫”,一直保持青年心态,紧跟潮流,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年轻人沟通。

大部分人会路过“年轻”的站台。莫言年轻时,或激情澎湃,或怒火万丈,或柔情万种。随着读过的书越来越多,见过的人越来越多,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他越能用更加成熟平和的态度观察和理解事物,全面客观地呈现要写的现实。

年轻人从莫言这儿想知道太多了,比如他如何一边沉淀自己,一边酝酿更多。在被问及不当作家最想做的职业时,莫言的回答是“打铁”。童年时,他在桥梁工地上为老铁匠拉风箱烧铁件。青年时,他在县棉花加工厂跟老师傅当学徒,深得“抡大锤须低后手”之奥义:锤面平整地落到铁上,如果后手高,锤面跟铁接触是有角度的,做功面就小了,效率低且锤不平。这种有趣、真诚的回应,大幅度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打铁要低后手,作文得放平心。大约十年前,莫言提出“所有的文学都是乡土文学”一说。“高密的东北乡”在地图上是一块儿邮票大小的地方,莫言却挖出一口深井,井水汩汩冒出。可当一个人连续地写作40多年,个人经验无论多么丰富,都会有耗尽时,这就需要不断开阔生活面,以更加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不断地从外部世界汲取写作的素材。

如今,莫言作品里描写的很多乡村人物形象已退出历史舞台,而一批具有时代感的年轻的人物形象,出现在乡村、城市以及互联网的舞台上,这给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丰富的、多样性的创作资源。互联网像一个大园地,里边有野草,有各种各样的花朵,甚至也有毒草。对此,莫言的观察总是朴素而悲悯:有了网络后,人们的头脑里并没有比从前储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没有网络前,傻瓜似乎比现在少。他一直在借文学之力,用一个个故事告诉人们,悠着点、慢着点。

或许,公众号是莫言的另一个观察哨,留言区更可成为网友表达思想、与莫言互动的“自留地”。当然,莫言的公众号可能面临一些难题,需要低后手般的智慧来化解,比如如何协调好严肃文学和“公号体”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文学和商业间做好平衡。

期待莫言在打开心灵窗户、保持优质内容输出的同时,能听到更多年轻人的故事,以“打铁”的方式吸引更多“铁粉”。(卢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