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美

光明网 2021-08-21 18:52:57

原标题:雪域高原,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美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成为新西藏的起点。70年来,雪域高原西藏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发展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不断提升。提到雪域高原,青稞麦田、格桑花、藏羚羊、巍峨的雪山、清澈的雅鲁藏布江和高原湖泊……所有这一切,每一帧都像屏保。

西藏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建设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先后建立了电力、采矿、毛纺、食品、印刷、建材、机械加工等10多个行业,但是西藏的工业避免了大规模污染,侧重于传统的民族手工业。在现有的30多个民族手工业行业中,地毯、氆氇、民族服饰、民族家具、金银首饰等成为重点产业和产品。更重要的是,西藏的发展在战略设计上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和原则。仅在“十三五”(2016年到2020年发展国民经济规划)期间,西藏的七大产业实现增加值超1900亿元,不仅体现了发展效益,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效益也愈加凸显。

在雪域高原,有80%的人口居住和生活在雅鲁藏布江、怒江、拉萨河、年楚河、雅砻河、狮泉河流域,这些流域既为人们生活提供了自然资源,也是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国家投入了300亿元打造西藏“两江四河”流域集中连片的造林绿化工程,也是继青藏铁路工程后,西藏投资规模最大的工程。这个建设期为2014年至2030年的工程覆盖西藏7地(市)、44个县。现在,经过多年的根植,31万亩的绿植已覆盖西藏的大江大河沿线,而且有70多万名生态护林员精心呵护。在绿植成荫的呵护下,西藏主要的居住区空气含氧量明显提高,风沙也得到了有效遏制。

长远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战略不只是体现在对雪域高原的“两江四河”进行生态维护和建设,从2016年到2020年,西藏也全面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更打造了整个西藏的全面生态安全,创造了人与自然的最大和谐。

雪域高原实行了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将全区约50%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现在,一些高原特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明显恢复。藏羚羊数量由8万只增加到20多万只,西藏野牦牛数量达4万多头,比2003年增加了约2.5万头;藏野驴由5万头增加到约9万头,黑颈鹤数量也从20世纪不足2000只发展到近万只。而且,雪域高原还新发现珍稀野生动物5种,过去认为已经灭绝的西藏马鹿已有1万只,棕熊、狼、沙狐等野生动物数量也有明显增加。其他物种,如雪豹,还有藏红花、雪莲等,都在与人类共存,组成了雪域高原极为可贵的生物多样性。

但由于雪域高原自然环境的严酷和生态的脆弱性,维持和保护雪域高原的生态良性犹如逆水行舟。在保护藏羚羊这种雪域高原生态标志性动物时,不仅要考虑物种的濒危性,还要兼顾物种的珍贵性。

目前,由于实施了保障藏羚羊的适宜生境条件,并采取严厉打击违法盗猎措施,尽管作为草食动物的藏羚羊繁殖能力和数量恢复很快,但由于其具有固定迁徙路线等习性,一旦其适宜栖息地遭到破坏,必将严重威胁藏羚羊等生物种群的安全。如此,就有必要使用更科学的手段,以符合藏羚羊生长和繁衍规律的方式来保护它们。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太阳能无人机航测技术、高清智能球形摄像机、远红外相机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对不只是对西藏,而且包括对青海可可西里、青海三江源等地进行联合科考,进行藏羚羊种群、产仔地、栖息地及迁徙机制等研究。

同时,雪域高原的其他生物多样性也同样得到保护。迄今,“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分子进化教育部创新团队”在西藏共采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填补了种质资源库中缺乏西藏种子的空白,也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的基因宝库。而且西藏建成的第一个种质资源库已初具规模,已库存西藏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标本388个,种质资源3877份。

雪域高原,最美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让这种最美永远保持下去。(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