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非法改装电动车,防患于未“燃”
原标题:远离非法改装电动车,防患于未“燃”
近日,媒体记者走访北京电动车市场发现,多家车店存在非法改装行为。十里河一带的6家门店中,有4家店可以提供改装,其中不乏爱玛、绿源、新日等知名品牌电动车店。选择改装的车主中,有人为了通勤,也有借此谋生的骑手。
2019年4月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的车速最高不得超过25km/h,蓄电池标称电压小于或等于48V。但据报道,原本只能使用48V电池的电动车,在改了线路后被更换为60V甚至是72V的超标电池,25km/h的限速,也可以解码到60km/h。提供改装的店家对背后的安全隐患不以为然,声称“不会出问题,也没人查”。
说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不会出问题”,只是自欺欺人。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6462起,电气故障和自燃是造成电动自行车火灾的主要原因。国家轻型电动车及电池产品质检中心经分析发现,电池和充电器是造成相关事故的重要源头,很大一部分爆燃事故是由非法改装造成的。原装充电器与电池的充电保护功能相适配,随意更换电池很容易因不适配而引发事故,劣质超标电池更甚。
至于非法改装“没人查”,更是店家招揽生意的“话术”。今年5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专项治理行动。在全市开展打击非法改装销售不合格电动车及蓄电池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已立案查处各类电动车违法行为45起,查扣非法电动自行车61辆,罚款近50万元。与此同时,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组织电动自行车企业建立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非法改装电动车的个人进行奖励。在这样的背景中,所谓“不会出问题,也没人查”更像是请君入瓮的恶意推销。
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始终面临两大风险:使用风险和法律风险。虽然如此,非法改装仍然趋之若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面对庞大的电动车数量常态化监管往往力有不逮。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年销量超过3000万辆,非法改装的电动自行车往往很难从外表上识别,突破限制与心存侥幸的双重心理下,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从维护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远离非标产品、拒绝非法改装。比消费者自律更重要的是,应该斩断非法改装的黑色产业链,清除那些致命的诱惑。
毋庸讳言,想要对道路上的超标电动自行车一一验明正身,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样毋庸讳言的是,绝大多数非法改装都不是个人完成,而是由商家来代劳。由此涉及两个问题:改装配件的来源,以及实施改装的商户。实际上,只要管好这两个环节,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现象自然会大大减少。就此,一方面要督促电动车生产企业升级技术防范措施,一方面要从源头强化电池生产企业的管理。具体而言,可以提高非法改装的技术难度,斩断不合格原材料的货源。在此基础上,加强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市场的监管,提高非法改装的成本和代价,有助于净化市场空间,防患于未“燃”。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对于电动自行车来说,“速度与激情”都是浮云,只有安全才是王道。(赵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