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道铺而不用,形式主义为害乡村
原标题:污水管道铺而不用,形式主义为害乡村
日前,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第四督查组在山西省娄烦县督查时发现,部分乡镇污水主管网铺而不用、使用率不高,沦为村民眼里的“摆设”。对此,太原市、娄烦县立即开展整改,明确将在年内完成13个村的污水管网入户工程。娄烦县已同时启动调查核实和追责问责程序。
持续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治理被誉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三大革命”。看似不起眼的污水,不仅事关村容村貌、村民健康,也关系到美丽乡村建设全局。实施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农村污水治理一直是国家政策重点关注的方向,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各级政府也纷纷加大了农村污水处理的力度。上下同欲、多措并举,持续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有效改变了广大农村地区“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旧貌,极大提升了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乡村振兴领域天地广阔、项目众多,也导致形象工程时有发生,弄虚作假屡见报端。例如此次被查的娄烦县,村里建有污水处理站,也有污水处理设备,可排污管道没有连接入户,生活污水没地方去,只能倒在大街上。“碰上下雨天,水就全部冒出来了,都是臭水。”好端端的惠民工程卡在了“最后一米”,令人震惊,也令人困惑。
尤其令人忧虑的是,“污水管道做样子”并非孤例。当前,乡村振兴领域的形式主义并不鲜见。比如,有的地方热衷于引进“大项目”,而忽略了本地区的实际,最后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再如个别工程未经科学研究仓促上马,习惯“按领导意思办”,结果以失败告终;还有那些“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的检查,兴师动众的“送温暖”等等。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重群众负担,而且阻碍乡村发展战略深入民心,撕裂党群关系,已经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
形式主义何以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公害?娄烦县一位领导的解释道出了其中缘由:“我们前期在群众工作方面存在一定缺位。”推进乡村振兴,本质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自身最有发言权,各级政府必须实事求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来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而不能“扎扎实实”做样子,让形式主义为害乡村。
“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子的东西。”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对症下药。一要坚持科学办事,要因地制宜、一地一策,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提升项目工程建设的实用性。二要坚持群众路线,多动脑,以农户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对接、保质保量。
紧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薄弱环节,着力解决民生工程“最后一公里”问题,才能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形式主义无处藏身。(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