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期间价格违法典型案例敲响维权警钟

民主与法制时报 2021-09-23 15:34:41

原标题:节日期间价格违法典型案例敲响维权警钟

一份鸭血粉丝汤,标价22元/份,实际却卖30元/份,南京市秦淮区冰蓉茶馆因价格欺诈被罚14万元。近日,为引导经营者合规经营,自觉遵守价格政策,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公布一批价格违法典型案例。(9月19日中国新闻网)

在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餐饮等领域的消费会出现一个高峰,随之,商家价格违法问题也会增加。实际上,近年来,各地曝出的很多引发社会关注的价格违法案件都发生在节假日期间,都发生在餐饮服务领域。在这个时间节点,江苏市场监管部门专门公布一批价格违法典型案例,发出了强烈的监管信号,能够有效释放监管的示范、震慑、教育功能,敲响了维权警钟,具有多重意义。

典型案例对商家是一种有力的警示。案例中的商家逾越法律底线,以价格欺诈等行为侵犯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重罚,付出了应有的法律代价,用现身说法的方式给其他商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这样的案例能够对商家形成实质触动,有助于商家增强法治意识、敬畏意识、底线意识和自律意识,促进商家规范经营,强化对价格违法行为的控制和规避。

典型案例对消费者是一种维权提示。在价格违法案件中,商家往往使用不明码标价,标价与实际售价不一致,口头告知价格与售价不一致,在菜单上故意以模糊字体或小号字体等消费者不易识别的字体玩“价格障眼法”,标注非通用计价单位(如虾、蛤等按只标价)等方式来欺骗误导消费者,给消费者挖坑。不少消费者警惕性不强,对商家的侵权手段也不太了解,很容易掉入价格侵权的坑中。而监管部门发布的价格违法典型案例给价格违法行为精准“画像”,以案例的主体、时间、事实、性质、情节、危害等为切入点对价格违法的伎俩进行了详细解构,让消费者对餐饮等领域的价格违法行为有了清晰的认知,可以帮助消费者增强对价格侵权行为的甄别、防范意识,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在具体消费行为中的自我保护能力,也能提升消费者的监督能力。

典型案例对监管部门是一种履职示范。江苏市场监管部门在双节期间发布的价格违法典型案例对当地以及其他地方的市场监管执法人员都能起到启发、示范、指导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监管者发现问题、聚焦问题的视角,统一监管共识,规范监管行为。相关监管部门人员要用好典型案例这类重要的工作参考,在履职过程中从本系统的一些典型案例中学习调查取证技巧、法律适用选择、自由裁量尺度把握、执法风险规避等业务知识,以典型案例为镜,反照本地的市场,在本地市场查找同类违法行为,用这种按“案”索骥的方法办理案件,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在双节期间发布价格违法典型案例也是加强双节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的一种特殊形式,能够产生监管维权的溢出效应,符合监管规律和消费者需求,期盼这样的做法能够越来越多,让老百姓放心、安心、舒心消费。(□李英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