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足充电桩,防患于未“燃”

北京晚报 2021-09-24 14:51:43

原标题:补足充电桩,防患于未“燃”

9月20日凌晨,北京通州一小区因电动自行车室内充电引发火灾,造成五人死亡。此次火灾事故教训惨痛,现场触目惊心。事件发生后,北京市住建委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物业公司立即组织开展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共区域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检查。

电动车家中充电引发的悲剧,时有发生,教训不可谓不深刻,然而在家充电的行为仍大量存在,屡禁不止。据本报报道,9月20日起,通州全区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集中夜查行动,21日晚,各检查组主要针对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私自占用堵塞封闭“两个通道”、消防设施损坏失效等消防隐患开展摸排检查。执法人员依据相关法规,对27个物业服务企业及个人拟处罚共23.93万元,其中针对物业服务企业处罚21起23.5万元,针对个人处罚6起0.43万元。可见火灾事故发生后,依旧有物业和个人未能吸取教训。电动车室内充电潜藏巨大危险人人皆知,但心怀侥幸的还是大有人在,对物业不作为、对个人违规充电必须动真格处罚,才能起到震慑作用。这是为了保证楼内居民的安全,也是对其个人生命安全负责。

日前,应急管理部发布《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全面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已成硬性要求。这一规定实施后,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明显减少,但并未绝迹。值得注意的是,卸下电池回家充电的居民日渐增多,给防范风险增加新的难度。此次通州惨剧,据初步判断,就是一名租户将电动车锂电池带回家中充电,电池发生爆炸起火引起的。

整治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难题,既要严防死守,严查违规充电乱象;在政策和具体操作层面,要有更多的配套举措。有的电动自行车车主反映,上楼充电也是迫不得已。骑电动车出行,是大量居民的刚需,必须正视电动车保有量和充电桩总体数量之间的现实落差。很多小区至今没有电动车充电桩;就算已经建设的,数量也少得可怜。一些社区居委会和物业人员也反映,因为没有或者缺乏充电设备,对居民上楼充电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面是有危险,一面是充电难。加快布局充电桩建设,已成当务之急。补齐短板,才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不少街道和社区已经加快充电桩的建设,疏堵结合,从源头端减少风险。有了充足的充电设备,配以严格的检查抽查,绝大多数电动车用户都能做到在规定区域停放和充电。小区充电桩,真正发挥了安全桩的作用。

安装充电桩,会涉及资金来源、位置选择等实际问题,街道、小区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等,应该加大与居民的交流沟通力度,解疑释惑,形成共识。毕竟,没有比安全更大的事儿。楼下能充电,电动车不上楼,大家才能一起安心。(贾亮)